本文目录一览:
- 1、反客为主20字?
- 2、反客为主之计是什么计啊
- 3、论辩赛怎样反客为主?
- 4、反客为主之计
反客为主20字?
反客为主,字面意思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三十六计》中,该计原文为,“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该计既可用于控制盟友军队,取而代之,也可用于争取战争主动权,击败敌方。在施用于盟友时,该计强调要想办法钻空子,控制盟友的首脑机关或要害,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盟友的军队。而实际上,该计多用于与敌方的斗争中,强调在己方不具有主动权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争取战场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赢得胜利。
古代战例
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的一次战略决战。战争前期,楚国不仅攻掠晋国盟友宋国的大部分土地,还一度威胁宋都商丘。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一面安抚宋使,一面积极拉拢隔岸观火的齐国和秦国与晋国结盟。
楚成王见形势不妙,意欲撤军。但楚军主帅子玉认为,楚军在人数和质量上均优于对手,且已取得战场主动,坚持率军向曹国都城陶丘逼近,与晋军决战。晋文公为避敌锋芒,争取在有利于己方的地形上与楚军决战,命部队“退避三舍”,后撤九十里。子玉未能识破晋文公计谋,率军深入敌境,两军在晋国预设战场——城濮决战,最终晋军完胜,奠定其称霸中原的基础。
现代战例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从3月20日起,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虽是异国作战,但美英联军依靠强大的信息网络支撑和情报侦察能力,完全掌握战场主动,从开战之初就实现反客为主。
一方面,为实现战场单方面透明,美英联军几乎动用全部信息作战武器,干扰伊军指挥通信,并通过十余颗侦察卫星对伊拉克战场进行实时监控,随时调控兵力部署。
另一方面,美英联军积极营造舆论优势,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向全世界实时发布战场信息,大打“新闻战”。面对海量舆论信息,伊拉克军民难辨真假,抵抗意志被不断削弱,甚至出现整建制部队缴械投降的情况,使美英联军获得主动权。
计谋分析
虽都是“反客为主”,但在城濮之战和伊拉克战争中,胜利一方争取主动权的方法却不同。纵观晋楚城濮之战全过程,晋文公通过“伐交”“伐谋”“伐兵”3种方式,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一是“伐交”,通过化敌为友实现“一箭三雕”。楚军进攻宋国让晋文公进退两难:不出兵援宋就是失信,出兵援宋必然会有损自己诱楚援曹的战略。通过商议,晋文公决定将已夺取的曹、卫两国部分领土赠与宋国,坚定宋国盟晋抗楚决心。然后,由晋国出面协助宋国向齐、秦两国赠送礼物示好,请齐、秦两国劝和。这样,不仅宋国不会投降,还能把齐、秦两国拉到己方阵营。晋文公的这一外交策略使晋、楚两大阵营实力对比发生逆转。
二是“伐谋”,通过“退避三舍”实现诱敌深入。晋文公的“退避三舍”其实是一套军政结合的“组合拳”。晋文公早年流亡期间,曾受楚国优待,“退避三舍”在政治上树立晋文公不忘旧恩的正面形象,赢得在道义、伦理和舆论上的支持。在军事上,晋军后撤到宽大作战地域,使晋军可以从容同齐、秦、宋三国军队集结,进行联合作战。同时,在晋军熟悉的城濮战场决战,可以优先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占据战场主动。
三是“伐兵”,通过击敌软肋实现各个击破。晋军在城濮驻扎后,齐、秦、宋等国援军也陆续抵达。楚军虽已是疲惫之师,但楚军将士大多身经百战,战斗力仍不容小觑。决战当天,晋文公针对楚军布阵中间强、两边弱的特点,命战车部队突袭楚军最弱的右翼,一举将其击溃。紧接着,晋军又采取“示形动敌”的方法,在楚军左翼佯装败退,诱使敌孤军深入,分割围歼楚军。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反客为主”之计也有新的运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虽远离本土作战,却能够在战场上实现反客为主,主要得益于其信息战能力。
一是强大的信息系统,使战场态势非对称。战前,美军就构建多维一体、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奠定胜利基础。比如在情报信息侦察方面,美军依靠太空卫星、飞机等,构成立体、持续的情报侦察预警体系,确保战场信息的获得和传递。而伊军不仅情报获取几乎为零,连指挥通信网络都被干扰瘫痪,完全处于下风。
二是拨开战场迷雾,为地面部队扫清障碍。美英联军的侦察监视系统,使得伊拉克战场对美英联军来说几乎是单向透明。美军以整建制师为单位,长驱直入进逼伊首都巴格达。美军的侦察监视系统将战场的地形、气象、敌军部署等情况明确告知地面部队指挥官,让突入伊拉克腹地的机械化部队丝毫没有“做客”的感觉。
三是依托信息优势,展开精确打击与一体化行动。伊拉克战争打响前,美军已拥有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地表信息和数字图像,大大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精度。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伊境内重要目标基本实现“发现即摧毁”。此外,美军还使用多个军种、开展多样化行动,各个行动在总体上互相配合、信息共享、长短互补,大大提升了攻击效率。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反客为主之计是什么计啊
反客为主,原意是指在日常生活里,客人与主人位置倒置,客人的行为、举止俨然是主人,而主人反而就了客位。此计在军事战略方面,往往反映在同盟军中,起主导地位的主盟者,反被颇费心思的从盟方所支配、戏弄,从而达到从盟者所设计的圈套之中。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 袁绍和韩馥,应当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后来,袁绍势力渐渐强大,总想不断扩张,他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十分犯愁。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帮袁绍解决供应困难。 但是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他听了谋士逢纪的劝告,决定夺取粮仓冀州。而当时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韩馥,袁绍顾不了那么多,马上下手,实施他的锦囊妙计。 他首先给公孙瓒写了一封信,建议与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孙瓒早就想找个名头攻占冀州,这个建议,正中下怀。他立即下令,准备发兵攻打冀州。 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瓒和袁绍联合攻打冀州,冀州难以自保。袁绍过去不是你的老朋友吗?最近你不是还给他送过粮草吗?你何不联合袁绍,对付公孙瓒呢?让袁绍进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吗? 韩馥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这位请来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他逐渐将自己的部下一个一个似钉子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这时,韩馥清楚地知道,他这个“主”被“客”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只身逃出冀州去了。 【故事】 唐朝有个叛将,名字叫仆固怀恩。他煽动吐蕃和回纥两国联合出兵,进犯中原。大兵三十万,一路连战连捷,直逼泾阳。泾阳的守将是唐朝著名将军郭子仪,他是奉命前来平息叛乱的,这时他只有一万余名精兵。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郭子仪知道形势十分严峻。 正在这个时候,仆固怀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纥就失去了中间的联系和协调的人物。双方都想争夺指挥权,矛盾逐渐激化。两军各驻一地,互不联系往来。吐蕃驻扎东门外,回纥驻扎西门外。 郭子仪想到何不乘机分化这两支军队?他在安史之乱时,曾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对付安禄山。这种老关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纥营中转达郭子仪想与过去并肩作战的老友叙叙情谊。回纥都督药葛罗,也是个重视旧情的人。听说郭子仪就在泾阳,十分高兴。但是,他说:“除非郭老令公亲自让我们见到,我们才会相信。” 郭子仪听到汇报,决定亲赴回纥营中,会见药葛罗,叙叙旧情,并乘机说服他们不要和吐蕃联合反唐。将士们深怕回纥有诈,不让郭子仪前去。郭子仪说:“为国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纥营中,如果能谈得成,这—仗就打不起来了,天下从此太平,有什么不好?”他拒绝带卫队保卫,只带少数随从,到回纥营去。 药葛罗见真的是郭子仪来了,非常高兴。设宴招待郭子仪,谈得十分亲热。酒宿时,郭子仪说道:“大唐、回纥关系很好,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呀!今天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他们好乘机得利。” 药葛罗愤然说道:“老令公说得有理,我们是被他们骗了!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双方马上立誓联盟。 吐蕃得到报告,觉得形势骤变,与己不利,他们连夜准备,拔寨撤兵。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吐蕃大败,很长一段时期,边境无事。 编辑本段用计案例 春秋时,宋襄公因平定齐国内乱、成功地扶助齐世子昭为齐君侯,于是就有了主盟称霸的企图。他先约滕、曹、邾(音:朱)、郐(音:快)等小国盟会,第二年,又召集齐、楚盟会,楚成王十分看不惯宋襄公自以为霸、自不量力的高傲行为,但为了给宋襄公还以颜色,而答应参加盟会。宋公子目夷对襄公进谏道:“楚成王存心不良,他突然答应会盟,其中必有诈,君王你一定要严加防范为好。”,襄公怒色地说:“我是以仁义、守信为准则的,我是主盟者,如果我首先违反了同盟规定,那我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众诸侯国呢。”,宋襄公屡次不听从目夷的良谏,简装前去赴会。而楚成王却事先安排一千名兵士假装文客,悄悄地尾随而行。等到众诸侯国国君一齐拜坛会盟时,只见楚成王一声号令,其一千兵甲脱掉外服、露出全身的作战铠甲,又纷纷拿出暗藏的刀剑,齐刹刹地从两旁杀出,令在场的君主们惊恐万分。楚成王下令捉住宋襄公,列数其数大罪状,反而夺了他的盟主之位,众诸侯君主迫于他的淫威,只得唯唯是婼。后来,幸好宋大夫公孙固同公子目夷等设计,才迫使楚成王释放了毫无价值的襄公。
论辩赛怎样反客为主?
在论辩赛中,被动是常见的劣势,往往是败北的先兆。如果在赛场上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学会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反客为主,才能成为辩论赛的赢家。
反客为主的本意为: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从被动转为主动。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地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就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进行分析,让大家学习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第一,借力打力。在武侠小说中有一个名叫“借力打力”的招数,说的是内力深厚的人,能够凭借对方攻击之力给对方以还击。同样,这种用以作战的技巧可以运用到辩论场上来。
比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样一个回合:
正方:是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巨大威力与尊严,才知道“知难”啊,对方辩友!
当对方用“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际例子论证“知易行难”的时候,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的辩论局势。
在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够借用反方的实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自己应敌的坚强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其实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实在是个难点。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与“行难”……的攻击之力,简单而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
反客为主之计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①,渐之进也②。
【注释】
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②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解释见前计②)本卦《彖》辞:“渐之进也。”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易经.渐》卦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循序渐进。
【按语】
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故反客为主之局:第—步须争客位;第二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足;第四足须握机;第五乃为主。为主,则并人之军矣;此渐进之阴谋也。如李渊书尊李密,密卒以败;汉高视势未敌项羽之先,卑事项羽。使其见信,而渐以侵其势,至垓下—役,—亡举之。
【解析】
客有多种:暂客、久客、贱客,这些都还是真正的“客”,可是一到渐渐掌握了主入的机要之处的话,就已经反客为主了。按语中将这个过程分为五步:争客位,乘隙,插足,握机,成功。概括地讲,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慢慢地掌握到自己手中来。分成五步,强调循序渐进,不可急躁莽撞,泄露机密,只会把事情搞坏。用在军事上,就要把别人的军队拿过来,控制指挥权。按语称此计为“渐进之阴谋”,既是“阴谋”,又必须“渐进”,才能奏效。李渊在夺得天下之前,写信恭维李密,后来还是把李密消灭了。刘邦在兵力不能与项羽抗衡的时候,很尊敬项羽,鸿门宴上,以屈求伸,对项羽谦卑到了极点。后来他力量扩大,由弱变强,垓下一战,终于将项羽逼死乌江。
所以古人说,主客之势常常发生变化,有的变客为主,有的变主为客。关键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主动权。
【探源】
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
袁绍和韩馥,应当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后来,袁绍势力渐渐强大,总想不断扩张,他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十分犯愁。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帮袁绍解决供应困难。
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他听了谋士逢纪的劝告,决定夺取粮仓冀州。而当时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韩馥,袁绍犯顾不了那么多了,马上下手,实施他的锦囊妙计。
他首先绘公孙瓒写了一封信,建议与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孙瓒早就想找个由头攻占冀州,这个建议,正中下怀。他立即下令,准备发兵攻打冀州。
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瓒和袁绍联合攻打冀州,冀州难以自保。袁绍过去不是你的老朋友吗?最近你不是还给他送过粮草吗?你何不联合袁绍,对付公孙瓒呢?让袁绍进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吗?韩馥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这位请来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他逐渐将自己的部下一个一个似钉子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这时,韩馥清楚地知道,他这个“主”被“客”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只身逃出冀州去了。
【故事】
唐朝有个叛将,名字叫仆固怀恩。他煽动吐蕃和回纥两国联合出兵,进犯中原。大兵三十万,一路连战连捷,直逼泾阳。泾阳的守将是唐朝著名将军郭子代,他是奉命前来平息叛乱的,这时他只有一万余名精兵。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郭子仪知道形势十分严竣。
正在这个时候,仆固怀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纥就失去了中间的联系和协调的人物。双方都想争夺指挥权,矛盾逐渐激化。两军各驻一地,互不联系往来。吐蕃驻扎东门外,回纥驻扎西门外。
郭子仪想到何不乘机分化这两支军队?他在安史之乱时,曾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对付安禄山。这种老关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纥营中转达郭子仪想与过去并肩作战的老友叙叙情谊。回纥都督药葛罗,也是个重视旧情的人。听说郭子仪就在泾阳,十分高兴。但是,他说:“除非郭老令公亲自让我们见到,我们才会相信。”郭子仪听到汇报,决定亲赴回纥营中,会见药葛罗,叙叙旧情,并乘机说服他们不要和吐蕃联合反唐。将士们深怕回纥有诈,不让郭子仪前去。郭子仪说:“为国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纥营中,如果能谈得成,这—仗就打不起来了,天下从此太平,有什么不好?”他拒绝带卫队保卫,只带少数随从,到回纥营去。
药葛罗见真的是郭子仪来了,非常高兴。设宴招待郭子仪,谈得十分亲热。酒宿时,郭子仪说道:“大唐、回纥关系很好,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呀!今天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他们好乘机得利。”药葛罗愤然说道:“老令公说得有理,我们是被他们骗了!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双方马上立誓联盟。
吐蕃得到报告,觉得形势骤变,与己不利,他们连夜准备,拔寨撤兵。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吐蕃大败,很长一段时期,边境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