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谁能推荐一些文学作品
- 2、美版的生人勿进里艾比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 3、怎么才能练的自己说话能让别人听清楚 我感觉自己说话还行 可是有些人还是听不懂~~ 郁闷!!
- 4、我想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 5、电影《穿越西伯利亚》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 6、怎样和有文化人交谈
谁能推荐一些文学作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 米兰�9�9昆德拉
读的理由:
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简介 ······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本文限于篇幅,将只涉及其中的两性关系。
《芒果街上的小屋》
作者: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读的理由: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一本“诗小说”,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在写作中追求现实和精神家园的故事。
它由几十个短篇组成,一个短篇讲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梦、几朵云,几棵树、几种感觉,语言清澈如流水,点缀着零落的韵脚和新奇的譬喻,如一首首长歌短调,各自成韵,又彼此钩连,汇聚出一个清晰世界,各样杂沓人生。
简介 ······
埃斯佩朗莎,是西班牙语里的希望。生活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的女孩埃斯佩朗莎,生就对他人痛苦的同情心和对美的感觉力,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诗一样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讲述年轻的热望和梦想。梦想有一所自己的房子,梦想在写作中追寻自我,获得自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作者: 奥德丽·尼芬格
读的理由:
这是一曲高昂的爱的颂歌,是一程常人不可思议的浪漫之旅。这像是一本科幻小说,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意。这像是一本爱情小说,却饱含了信念与时空的哲理。
简介 ······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一个新颖的故事,它涉及到三个层面的连动:引人入胜的科幻概念、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以及感人至深的爱情。全书交织贯穿了亨利和克莱尔不同角度的视野和叙述,传神地表达出克莱尔那种总是被丢下后的思念,那种不寻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对亨利超乎一切的爱;还有这个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刻将身在何方的男人,他的恐惧,和他对来之不易的爱情的感激之意。
作者奥黛丽·尼芬格(Audrey Niffenegger)是一名视觉艺术家,也是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书籍与纸艺中心的教授,她负责教导写作、凸版印刷以及精美版书籍的制作。曾在芝加哥印花社画廊展出个人艺术作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她的第一本小说。目前她居住在芝加哥。
此书电影版权已由布莱德·彼德(Brad Pitt)和詹妮佛·安尼斯顿(Jennifer Aniston)买下,布莱德·彼德也将出演书中的男主角亨利。影片由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执导。导演加斯·范桑特两年前正是以一部小成本、纪实题材的《大象》突袭了嘎纳电影节,并最终摘下金棕榈奖,震惊全球。
如果生命是一场旅行,亨利的旅程肯定比常人的更加迂回,患有慢性时间错位症的他,会不知不觉地游离在时间之间。他以为他在二十八岁时是第一次遇到二十岁的克莱尔,而克莱尔却说:“我从小就认识你了”;和克莱尔结婚多年后,亨利又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童年,而这次遇见的却是六岁的克莱尔。
因为那些不由自主的消失,亨利会亲眼目睹幼小的自己一遍遍遭遇那些过往,而他却只能旁观、重复品味那些快乐、悲伤和痛苦。
可是在时间的正常旅途中行走的克莱尔呢?她被丈夫远远抛在后面,焦急地渴望着爱人能早日回到身边。克莱尔虽然拥有时间,却只能通过触摸亨利,来触摸时间。是什么过滤着这一对恋人炙热的爱意,又是什么推动他们在复杂交错的命运中勇敢地探索,终于让时间在爱面前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这让人联想到文学大师马尔克斯的巨著《霍乱时期的爱情》,书中的男主人公历经战乱和瘟疫,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痴情等待他深受女子的感人故事。
《不存在的女儿》
作者: (美)爱德华兹
理由:
本书作者是美国女作家金·爱德华兹的长篇处女作。2006情牵欧美,2007感动华语世界,《纽约时报》第1畅销书、《华盛顿邮报》第1畅销书、《出版商周刊》第1畅销书、《今日美国报》年度好书。这个夏天,你如何拒绝?!
简介 ······
1964年,一个大风雪的夜晚,医生戴维亲自为妻子接生。一对双胞胎降临人间,其中的女孩却患有先天性唐氏症。为了保护家人,或者保护自己,戴维欺骗妻子女儿已夭折。这个决定从此让两个家庭变了样……人生旅途当中,我们或多或少会有这种经历:在某个时刻,我们的某个决定,某个动作,当时自己并不能了解。很久以后,经过反复思量,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当年的决定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活着的儿子和“死去”的女儿;物质生活无虞,唯独不能坦诚相对的夫妻,困苦艰辛但每一分秒都真诚勇敢的单亲妈妈……保守秘密的人、被欺瞒的人、渴求父母关爱的孩子、因没有子女而感到虚空难受的父母,漂泊流浪的人,居住定所的人,书中每个人与命运挣扎奋斗着,用力背起人生的苦难重担……
《潜水钟与蝴蝶》
作者: Jean-Dominique Bauby
读的理由:(众作家的评论)
——《纽约时报》 阅读这篇最不寻常的故事,
我看到一个勇者内心的光明。他留给我们的最后礼物是无可比拟的。那是一则令人心碎却又壮丽、庄严的证言,见证了人类精神的令人心疼的美。
——《死亡的脸》作者 许尔文·努兰
这个故事,出自一名深沉空间的探索者,令人着迷。这些话语,出自一个禁锢在毫无知觉的肉体里的心灵,看不见丝毫自怜或伤感,令人心醉。这本书,令人不能忘怀。
——安卓·魏尔
一名禀赋独特的作者,完成了这篇令人心碎的故事,痛苦转化为创意,人类的绝望转化为文字的奇迹。
——艾利·威索(作家)
在这本书里,鲍比在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旅行,沿途一路品尝美味,向我们展示 “一个好象被泡在一桶甲醛里的人”,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亚马逊网站
阅读这本书,再次爱上了生命……每个字都让作者备极辛苦,这里的文字却不是简略如电报体的病床文章。它轻盈如最灵动的幽默、清醒如烹煮中的杏仁、活泼如年轻人第一次赴约的步履。
——艾德蒙·怀特(作家)
让—多米尼克·鲍比非同寻常的故事,见证了人类想象力的丰沛,也见证了激发无限勇气的坚韧意志。《潜水钟与蝴蝶》势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甚至任何时代,最杰出的文字。
——辛西雅·欧琪克(作家)
简介 ······
★2007戛纳大奖电影《潜水钟与蝴蝶》原著
★一个植物人用左眼皮“写”的书
★世界顶级时尚杂志——法国《ELLE》总编辑精彩谢幕
让—多米尼克·鲍比
1952年生,在巴黎求学。后任记者数年。
1991年,出任法国《ELLE》杂志总编辑。
1995年12月8日,突然脑中风。
1997年3月9日,去世。
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本来想死的我,只能靠想象与回忆活下去
世界顶级时尚杂志——法国《ELLE》总编辑让—多米尼克?鲍比,1995年12月8日突发脑中风,陷入深度昏迷。20天后,他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经丧失了所有的运动功能,不能动,不能吃,不能说话,甚至不能呼吸,全身能动的只有左眼皮,这成为他联系世界的唯一通道。鲍比的身体就像被困在重重的潜水钟里,无法自主,无法动弹,但他的心灵如同轻盈的蝴蝶一样自由飞翔。
当友人念到某个需要的字母时,他眼皮眨一下,这样写下一个词、一句话,写下过去生活的回忆,写下当下生活的感受,写下关于活着、关于死亡、关于爱的思索,甚至写信给他所有的朋友……写下这本书。
1997年3月9日,本书法文版出版两天,鲍比去世。
读本书,只知道此书写作的经历——用左眼皮一下一下地选择需要的字母,然后拼成一个次,然后成为一个句子,一个个句子,成段,成章,成书……便足够。 当身体仅仅剩下左眼皮还能眨动时,我们如何让生命依然丰满?
瓦尔登湖
作者: (美)亨利.梭罗
读的理由:
本书内也有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在自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似乎我异常喜欢的这本书忽然又不那么可爱可喜了,似乎觉得它什么好处也没有,甚至弄得将信将疑起来。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的寂寞和恬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处辨不出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简介 ······
对于《瓦尔登湖》,不须多说什么,只是还要重复一下,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处。自然颇有一些难懂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说过,“请原谅我说话晦涩,”例如那失去的猎犬,粟色马和斑鸠的寓言,爱默生的弟弟爱德华问过他是什么意思。他反问:“你没有失去吗?”却再也没有回答了。有的评论家说,梭罗失去过一个艾伦(斑鸠),一个约翰(猎犬),可能还失去了一个拉尔夫(栗色马)。谁个又能不失却什么呢?
《凯尔特的薄暮》
作者: (爱尔兰)W.B.叶芝
读的理由:
本书是叶芝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特殊的作品。之所以说它特殊,原因有二:第一,这是诗人叶芝以诗歌的笔法写出,却又并非诗集的作品。第二,这是诗人用来表达他对爱尔兰永恒的热爱的一部重要作品。实际上,这是一部叶芝饱含着诗人的激情整理出的一部优美的爱尔兰神话传说集。诗人浸淫在爱尔兰文化中多年,对于爱尔兰传说中的仙女等等魔幻力量的存在深信不疑,这种浪漫信仰给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特殊光彩。为了回报爱尔兰民族文化这个提供给他以无限灵感的美的母体,叶芝用诗人的笔触,记录下他喜爱的凯尔特风土人情。本书集结了或绵延数页,或寥寥几句的乡人闲谈和神话传说,风格和形式有点类似我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过,与《聊斋》不同的是,本书更多的是强调诗人本人对于魔幻世界的思索与感激。
简介。。。。。
这是一部反映了作者早期的典型创作特征的作品。它的内容包罗万象:鬼怪、仙人、幽默故事和乡间传说层出不穷;它的文体更可谓杂而不乱:时而是一段关于生命和死亡的严肃探讨,时而是一段农人放肆地讲出的荒诞不经的故事,之间穿插着叶芝的诗歌片段。全书笔法自由轻松至极,行文充满想象力,张扬一种神秘浪漫的美感以及对淳朴思想的热爱。
《凯尔特的薄暮》是搜集自爱尔兰斯莱戈和戈尔韦两地的神话、传说合集,是作者在爱尔兰西北沿海村庄采风,和当地的各色人物交友聊天,并对这些谈话笔记稍加整理,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编写而成的。也可以视为一部文笔优美的散文集,其内容涉及天地神鬼,充满各种有趣的奇谈怪论,有点类似我国的《聊斋志异》,或者《阅微草堂笔记》。
《可爱的骨头》
作者: 艾丽斯�9�9西伯德
读的理由:
2002年6月.她的小说处女作《可爱的骨头》出版,一经上市就击败了富有号召力的畅销书作家,荣登冠军宝座。书评界更是一片赞吧。此书在《纽约时报》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近三十周、连续在榜七十余周,两年来畅销不衰,被美国“每月读书会”选为推荐书,并获“美国年度最佳小说”奖,入选“英国年度好书大奖”,在法国《读书》杂志评出的“2003年二十本最佳图书”中名列第二。目前该书以英、法、日、中等多种版本风靡名国,销量已突破五百万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亦将由《指环王》导演彼特·杰克逊执导
简介 ······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遭一名连环杀人的歹徒奸杀并碎尸,这样一桩案件如果见诸美国媒体,或许已然引不起耸人听闻的效果。若是以之为素材敷衍成一部小说,可能会是一个以情节取胜的警探侦破故事。但女作家艾丽斯�9�9西伯德却独辟蹊径,倾注了诚挚的深情,抒发出一曲催人泪下的亲情之歌。
作为父母爱情首次结晶的苏茜,天资虽不如妹妹琳茜聪慧,却是一个乖女孩。她帮爸爸业余做玻璃瓶中的帆船工艺品,从中体会到父亲对祖父的怀念;在为妈妈拍摄瞬间快照时,理解了妈妈受过高等教育却不得不充当家庭主妇的郁闷心情;她与小她一岁的妹妹有着难分难舍的手足之情;在小弟巴克利病危之时,挺身而出送他到医院急救;她甚至能和嗜酒贪杯、性情有些浮华的外婆做知心的交流。
但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却横遭歹徒蹂躏,死后还被肢解,只有一截臂肘被人们发现。
沙蒙一家遭此惨祸,立即就崩溃了。父亲杰克精神恍惚,屡为警方提供可疑线索遭拒之后,在一次夜间去捉嫌犯时被误伤致残;母亲艾比盖尔无法忍受失女之痛,竟和探长苟且,然后离家出走;妹妹在哀伤之中一夜成人,不顾性命之忧去凶犯家窃取证据;年仅四岁的小弟在得知长姐已死之后,成长中心灵受到创伤;外婆义无反顾地来女婿家操持家务,以她的乐观豁达为这个家庭注入活力。而街坊四邻和学校师生更是自发地组织了一个追思仪式,大家悼念亡者,更为了安慰亲人。
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苏茜原先的同学先后从大学毕业,走上各自的生活道路。连她的家人似乎也淡忘了家中失去的这名成员,尽管由于她的遭难给家庭带来的不幸和悲哀始终笼罩着全家,挥之不去。……父亲一次突发心脏病,母亲闻讯匆匆赶回,与家人相见难免一番尴尬;父亲从医院回到家中,全家人再次团聚。在一旁偷看的苏茜的魂灵,这时意识到:一个家庭,犹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块破损了,缺失了,但骨架终会长全,作为缺损部分的她,固然依恋这个家庭,大家也都在忆念中感到遗憾,但全家经历了这场灾难与悲痛之后,终于融溶和合。《可爱的骨头》的书名,点出的正是这一主题。
或许是有感于当前美国的家庭危机,近年来颇有些美国作家致力于家庭题材的小说创作,不过多以青年和中年的婚恋为骨干故事,因此更像是言情小说。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美版的生人勿进里艾比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美版,艾比是女的她之说所以说对欧文说「我不是女孩你还喜欢我吗」意思是她不是一个人类女孩而是吸血鬼
怎么才能练的自己说话能让别人听清楚 我感觉自己说话还行 可是有些人还是听不懂~~ 郁闷!!
多数人认为,一些人天生就有说话的天赋,而另一些人则没有。事实上,并不存在说话的天赋这一说。善于交谈的人只不过是懂得一些简单的技巧而已,而这些技巧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的。
阅读关于滑雪的书本身并不能让你滑雪技能出众,同样地,单纯地阅读本书并不能给你的社会交往带来很多东西。要提高你的社交能力,既需要阅读更需要坚持不懈、专注地练习。每次坐下来只读一章,不要多,然后立即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
这些技巧就像是工具。想像一下用螺丝刀去锤钉子,或者是用铁锹去砍木头。这都非常吃力。你需要花费5倍的时间去做,而且还做得很糟糕。螺丝刀和铁锹不是合适的工具。然而只要有了合适的工具——铁锤和锯子,你很快就能做完这些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好。
谈话也是这个道理。你用你所掌握的技巧尽力去做,可是这些技巧很可能不适合你要做的事情。结果,你在社会交往上就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人际交流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了几种在社会交往中行之有效的技巧。而且,他们发现掌握这些技巧都只需要比较短的时间。不幸的是,这些研究发现大多仅仅出现在学术刊物中,只有少数的几所大学开设了教授这些技巧的课程。
我组建了“谈话技巧”培训班,写了这本书,以此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并且用一种生动、直接、通俗易懂的形式来教授这些技巧。我的努力获得的成功远远出乎我的意料。超过5万名学生参加了我的培训班,公众和业界对本书的关注也在不断上升。不仅如此,你将看到的这些技巧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语言环境——像Samtaleteknik和Praten met plezier等外语译本,已经在全世界流行。
在我们的课程开始之前,我先提一点:阅读关于滑雪的书本身并不能让你滑雪技能出众,阅读关于健身的书本身也无法让你的肌肉强健,同样地,单纯地阅读本书并不能给你的社会交往带来很多东西。要提高你的社交能力,既需要阅读更需要坚持不懈、专注地练习。每次坐下来只读一章,不要多,然后立即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本书最后一章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计划,你可以按此来做。
写作此书带给了我很大的快乐。我希望这些简单的技巧能够给你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善,带给你快乐和幸福。
一杯精神的咖啡
如今,通过“畅销书”的头衔来抓住读者 “眼球”,似乎已不那么有效了。在越来越理性的读者看来,所有畅销书都或多或少含有炒作之嫌。或许您也已对被冠以如此称号的书失去了兴趣。毕竟,太多的畅销书在宣传期过后便辉煌不再,甚至销声匿迹了。即便如此,还是不禁想问您:对于一本再版三次、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的畅销书,您的态度会否有所转变?或许,出于好奇,您也会暂时抛开成见,对其一探究竟吧——是什么样的内容使一本书具有如此强的市场生命力?
好吧,让我们一同走进《谈话的力量》,细细品味一番吧。对于谈话在人际沟通与交流中的地位,我想,在此就不过多着墨了——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已通过自身经历而有所体会了。如今我们所需的,是实用简单、切实可行的技能指导。或许您已经阅读过相关书籍,甚至参加过有关培训,对于各种精妙的技巧已尽数在心。但令您苦恼的是,这些技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总那么不尽如人意。如果您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毫无疑问,《谈话的力量》就是一场可以切实改变您生活和工作的“及时雨”,它是一本真正的关于社交技巧的行为指南。
《谈话的力量》作者艾伦?加纳,是一名在人际交流领域拥有20年教学经验的美国著名交流学专家。在他的培训生涯中,有超过5万名学生参加过他所举办的“谈话技巧”培训班。《谈话的力量》正是作者对自己多年研究和培训的经验总结。
通观全书,您会发现大量的对话场景被运用其中。这些具体而详实的实例,正是作者依据日常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们随意而典型。这些似曾经历的场景,随意得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典型得会使阅读者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真实经历与之对照。而后,您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实际情况总是能和书中的某些场景相吻合。您完全可以对号入座般以此判断自己究竟置身于何种状态,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避免人际交往中的尴尬局面。
书中数百例对话场景,形象而生动、通俗而具体地阐释了作者几十年所累积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些实用而有效的谈话技巧,会从行动的层面指导您:
◇ 如何通过提问来促进自己与朋友或陌生人的交谈;
◇ 如何通过由衷的称赞和认真的倾听来鼓励对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避免产生误会;
◇ 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开启话题,使您在社交场合或工作中能够有效而迅速地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 如何采用积极的态度,在接受对方批评的同时又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 如何巧妙地拒绝别人,哪怕是最缠人的要求;
◇ 如何要求对方改变行为,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 如何通过姿态、身体接触、眼神交流等动作来向别人表情达意;
◇ 如何挑战您的社交恐惧症;
◇ 如何有计划地提高您的交谈技巧等。
或许您正在为工作中需要不断与陌生人接触而苦恼,也或许您正面临着与昔日好友无话可谈的尴尬;或许您正遭遇着与亲人关系日趋紧张的困境,也或许您想使本已和谐的人际关系锦上添花;或许……不管您现在处于何种情况,相信上述技巧“总有一招适合您”。
如果说本书有什么最大特点,那就是通俗——语言简单易懂,行文轻松随意。相对于那些充斥、堆砌着专业术语的交流学和心理学书籍,可以肯定地说,本书给您的感觉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摒弃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抛开空洞宽泛的理论讲解,它就像一杯咖啡,使忙碌一天的您于放松之余补充精神的能量,轻松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
最后,需要郑重声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技巧您完全可以自行掌握并施行,您会发现运用它们是那样轻松自如。不信,您不妨抽出一点时间,亲身品味这本超级畅销书的精妙所在,相信它定会给您的生活带来快乐与幸福!
通过提问题促进交谈
问题分类
52岁的斯科特*是一位建筑承包商,他诉说了自己同邻居交谈时的痛苦:
我试着和他们说话,我确实尝试过。我问他们问题,却没有得到什么回答。于是我再问,接着又问。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就像FBI的侦探在审问疑犯一样,而不像是在和邻居愉快地聊天。
22岁的丽萨是位售货员,在一次上课之前她跟我有一段对话:
丽萨:你教这门课有多久了?
艾伦:哦,大约10年了。
丽萨:你经常教吗?
艾伦:是的。
丽萨:你还教别的课吗?
艾伦:是的,我在国立大学教演讲。
丽萨:这学校在哪儿?
艾伦:在圣地亚哥。
丽萨:你在哪里上的大学?
艾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然后去俄勒冈大学攻读了研究生学位。
丽萨:你住在哪里?
艾伦:拉古纳?希尔斯。
丽萨:这是什么地方?
艾伦:我只能告诉你,是在圣地亚哥市往北约75英里。
每个人都能提问题,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提出问题能有效地促进交谈。当你的问题没有引起积极的回应时,可能不是因为对方不友好, 或者对你不感兴趣,或者问题不合时宜, 而可能仅仅因为你所提问题的类型, 或者语言的组织形式。
问题共分为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
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有点像对错判断或多项选择题,回答只需要一两个词。例如:
“你是哪里人?”
“你经常跑步吗?”
“我们今晚什么时间出去吃饭,5:30,6:00还是6:30?”
“你是否认为应该关闭所有的核电站?”
封闭式问题可以让对方提供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信息,供你做进一步地了解(“我在底特律出生,但是在阿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长大。”“是的,我每天跑3英里。”);也能够让他们表明自己的态度(“我6点有空。”“我觉得没必要关闭已有的核电站,但是也不希望再建造新的。”)。
尽管它们有着明确的作用,但是如果单纯地使用封闭式问题,会导致谈话枯燥,产生令人尴尬的沉默。就像斯科特所说的那样,对方如果不停地回答封闭式问题,就会觉得自己在接受FBI侦探的询问。
开放式问题
要想让谈话继续下去,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就要继封闭式问题之后提出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就像问答题一样,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这种问题需要解释和说明,同时向对方表示(他们也很高兴你这样做!)你对他们说的话很感兴趣,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
例如,在获知我教“谈话技巧”这门课有大约10年时间之后,丽萨不应该急于进入下一个封闭式问题,而可以问一些相关的开放式问题:
“你是怎么想到要开这门课程的?”
“这10年中,这门课程有过什么样的变化?”
“为了上课,你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请告诉我你对这门课程今后的发展有什么计划。”(这是一个以请求的形式出现的开放式问题。)
在询问某人的家乡,并获知其来自亨茨维尔后,你可以接着问以下一些开放式问题:
“你为什么从亨茨维尔搬到这里呢?”
“阿拉巴马的气候跟这里有什么不同?”
“在亨茨维尔的那段时间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在获知对方希望保持现有的核电站而不希望再多建造时,你可以问以下一些开放式问题:
“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现有的核反应堆产生的废料呢?”
“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努力来防止修建新的核电站?”
“如果不再建核电站,你觉得国家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提供更多的电力?”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使用的疑问词是不同的。下面的列表会对你的提问有帮助:
你可能注意到,一些人会以开放的方式来回答封闭式问题。尽管如此,与你交谈的人还是喜欢在回答开放式问题时给出更长的回答,因为这类问题鼓励他们自由地谈话。在你提出开放式问题时,别人会感到放松,因为他们知道你希望他们参与进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问题增强你的控制能力
你完全没有必要忍受无聊的谈话,因为当你开口提问题的时候,你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话题的选择。假定有朋友告诉你:“我刚从法国回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以下例子中选择你的问题:
“那里气候怎么样?”
“你是怎样做到和法国人交谈的?”
“告诉我最让你难忘的事情。”
“你是怎样订到宾馆房间的?”
“法国食品和我们的有些什么不同?”
如果有人向你自我介绍说她是中学的辅导员,下面这些问题可供你选择:
“你为什么想做辅导员呢?”
“要从事这项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告诉我一些孩子们经常向你求助的问题。”
“在今天的校园中,吸食毒品的情况怎么样?”
“每天倾听别人诉说苦恼,对你的人生态度有什么样的影响?”
或者,如果你不想谈论她的工作,你也可以问一些宽泛的问题,例如:“工作之余你有些什么娱乐活动?”
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要牢记以下两条:
第一,提问题的时候要持愿意倾听的态度。无论你多么善于交际,如果你只是冷冷地流于形式,对方最终会感觉到你只不过是在设法让他对你产生好感。
第二,尽量保持双重视角。不仅考虑到自己想听什么、想说什么,还要考虑到对方的需要。最令人讨厌的就是毫不顾及别人的想法和需求。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我听到一个看上去挺高贵的绅士对一位女士说:“说了这么半天都在谈论我,现在谈谈你吧!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顺便说一句,在使用本书中的技巧时,你会发现保持诚恳的态度和双重视角能使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题时常见的问题
问题过于宽泛
米吉是一位大学行政人员的妻子,最近在纽约的一次课堂上,她说自己对生活感到厌烦。为什么呢?“因为一整天,陪伴我的就只有两个孩子:一个三岁,另一个还是婴儿。因此梅尔一回来,我就问:‘今天怎么样?’我真的是想得到他的回答。但是他说什么呢?‘没什么,就跟平常一样。’然后他就打开电视看起来了。”
米吉犯了几个简单的错误:
第一,她的询问范围太广。提问题就像开水龙头一样,范围放得越开,得到的回应就越多——直至最后的极限。米吉这样宽泛的问题(像“有什么新的消息?”“最近忙些什么?”“说说你自己的情况!”)往往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回答,所以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
第二,“今天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听起来更像是一句套话,随口说说而已,而不是真想了解什么情况。回答往往也是套话,例如“很好!”或者“还行”。
最后,米吉每天都问同样的问题。这不仅让对方更认准为套话,而且每天都要回答这样毫无创意的问题,很可能也会让她的丈夫感到厌烦。
我建议米吉每天读学校和当地的报纸,然后在让她的丈夫休息片刻之后,就他比较熟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以下就是她的成果:
那天晚上,我告诉梅尔我听说学校要重新设定对文科学生的外语要求。我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接着我们就开始讨论学习外语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别的民族。我们还谈论了各自学外语的经历。结果俩人开始用中学时学的蹩脚法语交谈,开心得不行。最后,我们都谈得很累了,但是很开心,他吻了我一下,小声对我说:“亲爱的,你太棒了!”这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吗?
开始的问题太难
亚利桑那一位叫肯迪的房地产代理商曾经向我透露了他的诀窍:
顾客一走进来,我并不问他有什么需要。这个问题太难了点,他会因为紧张而放弃。如果我追问得太紧,他很可能会马上离开。因此,我问他现在住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让他很轻松,感到自然。一段时间之后,他或我就会把话题转到他的需要上去。
肯迪的建议也适用于社交场合。通常情况下,最好是以简单的问题开始,谈论一些对方感兴趣并且熟悉的话题。
问引导性的问题
引导性问题可能是最封闭式的问题,往往只需要得到对方的同意。例如:
“已经8∶30了。今晚就呆在家里好吗?”
“你不认为他们是对的,是吗?”
“每天晚上看两个小时的电视就足够了,你说呢?”
法庭上的引导性问题会使发问的律师受到训斥。在社交场合中,这样的问题也不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好处。
提问之前就已经表示不赞同
当对方的观点和你不一致,你想讨论彼此的不同之处时,应在问明对方理由之后再表达不赞同的意见。例如,我曾在宾夕法尼亚碰见一个人,他对我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猎。我不喜欢打猎,但是嘴上没说,而是以询问的口吻接着问他:“你认为打猎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从谈论中,我了解到他能在打猎中体验到很大的挑战,而且他认为像他这种猎人在生态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找不到提问的内容
如果有机会事先准备一些问题,会比完全依靠自己的临场发挥容易很多。以下是洛杉矶一家冰淇淋公司的经理韦恩写给我的故事:
星期五,我带着一个名叫柯蒂斯的小伙子去参加一年一度的欢迎新鹰级童子军(Eagle Scout)的宴会。去年的宴会失败得很——我和小童子军就傻傻地坐在那里吃东西。所以今年我预先做了一些准备。我试想自己还是一个童子军,别人会对我问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努力去获得各种奖章,自己开过或听说过哪些玩笑,自己建过什么样的桥以及怎样建的,第一次远足的情况怎么样,同女童子军的关系如何等等。
这果然奏效了!我们谈得很投机,几乎都不愿意停下来。所以今年我非但没有早早地溜出会场,还带柯蒂斯出去喝了一杯。
特丽尔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大二的学生,她发现事先的准备非常有用,不过方式与上面的故事有些不同:
以前打电话的时候,尤其是跟在巴拿马的爸爸通话时,我常常会忘记谈及重要的内容,或者问一些很急的问题。因此我经常是羞愧地重新拨过去,或者干脆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最近,我开始写一个清单。现在我可以完全放松了,因为清单上的内容没有说完我是不会挂电话的。
另外,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备用问题,也很实用而且有趣,它们可以随时有效地打开尴尬的局面。我比较喜欢的有:
“如果你能够成为历史上的某个人物,你会选择谁?(对方回答。)为什么?”
“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如果要你另选一个行业(或者专业),你会如何选择?(对方回答。)为什么?”
“如果你能够在地球上的任意一个地方呆一星期,你会选择哪里?做些什么?”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刚开始学习提出开放式问题时,需要着意去努力。但是如同走路和书写等技能一样,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做得很自然了。
表达诚实的称赞
冲突的产生
有一个老人和他的妻子在一起生活了整整21年,却没有说过一个字。一天早饭的时候,他突然打破了沉默:“亲爱的,有时候我觉得我不得不告诉你,我是多么地爱你。”
——摘自《给凯伦的信》①
夸奖他?要我恭喜这个混蛋体育和英语及格了吗?历史、手工和数学呢?全是F: F!F!F!……我本来想说:“了不起啊儿子,你正在一天天变成一个无用的人!”不!我没有那么残忍,关键就在于此。
——吉尔
当周围的人让我们高兴的时候,多数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本该如此。很少有母亲因为孩子在吃饭或玩耍的时候积极合作而给予表扬;很少有邻居会因为晚上的安静而彼此感谢。
只有当别人做的事情不合我们的意愿时,我们才会注意到他们——而且是非常迅速地!然后我们进行批评,并细致地解释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是“不好”或“错误”的,为什么他们要照我们说的去做。一些人不惜尖叫、威胁,甚至大打出手,就是为了让对方顺从。
重复受鼓励的行为
忽视你喜欢的做法却对你不喜欢的做法进行惩罚,这样做并不有助于别人了解你的需要。
根据行为认知理论,别人对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反应。受到你赞扬的行为出现的频率会增加,而被你忽视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受到惩罚的行为会减少,除非对方故意要引起你的注意,那样他就会继续这样做,因为惩罚毕竟比毫不在意好。(比如孩子们发现骂脏话会引起大人很大的反应,他们就会以此为乐事。)
行为学家把这种理论称为“重复受鼓励的行为”。你会发现用下面这个图表会很容易记住:
更进一步说,如果你根据人们不同的行为分别给予鼓励或予以忽视,人们会更愿意选择受到鼓励的行为。
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理论。我在俄勒冈有一个学生蒂姆,他经常在我课间吃东西的时候主动和我说话。在短暂的寒暄之后,他总是会找一些理由来抱怨下雨和天冷,抱怨前妻对他的态度,抱怨他工作的无聊和费力不讨好。
我知道蒂姆有严重的感情上的困扰,于是决定改变他和我在一起时的行为,只对他偶尔的积极乐观的谈话给予回应。当他提到有邻居帮他修车,或者有位知名演员要来演出,或者碰见了一位老朋友时,我总是笑着点点头,问他一些开放式问题。而当他表现得消极的时候,我就不搭理他。我会抬头看看路人,或者开始吃我的三明治。
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行为完全改变了,和我在一起时他总是乐观而又温和。每次见到他,他总是会主动和我打招呼,满脸笑容,告诉我一些好消息。在我回加利福尼亚之前,他悄悄地对我说,那些和我在一起的时光常常是一天中最美好的。但是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还是那样脾气暴躁、消极悲观。
在旧金山的一次课上,我讲了上述故事并总结说,鼓励自己喜欢的行为比惩罚自己厌恶的行为更为有效。之后,两个妇女立即说出了下面的话:
默尔:这确实很有道理。我总觉得孩子们来看望我的时间太少,于是当他们来的时候,我总是表现得很冷淡。有点像波特努瓦夫人在书中写的:“亚历克斯?亚历克斯?我有个儿子叫亚历克斯吗?噢,是的,过去有过,但是已经几年没有他的消息了。”(笑笑)这样做对我一点好处也没有,实际上,他们来看我的次数更少了。也许是改改我的态度的时候了。
艾比:我帮别人照顾一群小女孩,带她们去地方上的集市。女孩子们总是会来向我告状,却不去找别的大人。我总是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总是找我呢?我当然不喜欢听她们的这些事情。但现在我意识到,是因为我对她们总是很在意,问她们问题,帮助她们解决所有的纠纷——这些都是非常具有鼓励作用的。从今以后,我想最好是让她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给予诚实的积极回应,不仅能够鼓励对方继续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做事,而且能够让他们对你产生好感。
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就是被欣赏的渴望。”如果你是别人生活中能够满足这种“被欣赏的渴望”的很少的人之一(很可能是惟一的一个),那么你很可能会被珍视为亲密的朋友。调查研究表明,称赞别人会让别人觉得你富有同情心,善于理解别人,甚至很有个人魅力。(与此相反,一项研究发现:不再互相赞扬的夫妻会觉得对方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当别人发现你对他们待以真情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向你敞开心扉。这样,只要稍微地努力,你就能建立起积极的感情交流,这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友好和亲密程度。
积极回应的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它们有助于营造一种开放的、积极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你身边的人能够逐渐成长,并认识到他们作为人而具有的潜力。很多人认为,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朋友、同事、配偶表示出赞美的态度,对方就会变得懒惰,在已经获得的赞扬上止步不前。所以他们鼓励人的态度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找出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我有一个亲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辛辛苦苦地念了几年,毕业之后他母亲对他说:“我总以为当选为联谊会会员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直到你得到它。”
西雅图一位叫玛丽的艺术家,其父母多年来就一直在使用这种策略:
如果我正准备洗衣服,妈妈会说我确实应该帮家里做点事情了。如果我考试得了一个B,其余全是A,爸爸就会问为什么会得一个B。小时候,有一次我努力要让一双鞋穿得长久一些,最长的纪录是六个月。但是当我笑着给他们看我的努力成果时,你猜我爸爸说什么?他拿出一双鞋来,说是在堪萨斯市买的——20年前!从那以后,我意识到我是永远也不可能胜过他们的。
大量的心理学证据表明,这种“消极”的策略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常常是有害的。收到消极回应的人,非但不会继续不断地努力以获得赞扬,反而会变得非常小心,自我意识强烈,并且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可能会简单地决定放弃。即便少数人能够因为这样的激发而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其中能够从成功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却少之又少。由于一直以来都听到批评的声音,大多数人总是会找到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一个人,他去年一年赚了15万美元,每天工作16个小时。最近他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就他的脑瓜,应该赚到30万才合适。
怎样有效地表达直接的称赞
最常见的赞扬方法就是表达直接的称赞。这种赞扬直接告诉对方你对他们的行为、外表和气质的哪些方面表示赞赏。每次在课堂上讲到这个技巧,我总是以让学生们对我或其他人说一些赞扬的话开始的。以下是有一次我记录下来的几种赞扬:
行为:“你是一位好老师。”
外表:“你的头发很漂亮。”
衣着:“我很喜欢你的鞋。”
这样的称赞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改进:
1. 具体一些。如果你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你的喜好,让他们相信你的话只适用于他一个人,而不是任何一个人,那么你的话就会更加有力,令人信服。
例如:
行为:“我喜欢你在我们练习的时候,亲自给每个人做辅导。”
外表:“我觉得这个新发型让你的眼睛更加漂亮了。”
衣着:“那双棕褐色的路夫鞋很配你的卡其裤。”
2. 称呼对方的名字。人们认为,自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以来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会对包含其名字的话语给予更多的注意。此外,称呼对方的名字也可以让对方觉得你的赞扬是专门针对他的。
例如:
行为:“艾伦,我喜欢你在我们练习的时候,亲自给每个人做辅导。”
外表:“艾伦,我觉得这个新发型让你的眼睛更加漂亮了。”
衣着:“艾伦,那双棕褐色的路夫鞋很配你的卡其裤。”
怎样帮助别人接受我们的直接称赞
亲爱的艾比:
我的妻子有个习惯,总是对我真诚的赞扬泼上一瓢冷水。
如果我说:“呀,亲爱的,你穿上这件裙子好看极了。”她很可能会说:“你真这样认为?这不过是姐姐给我的一件旧衣服。”
如果我赞扬她把屋子打扫得非常干净,她可能会回答说:“我想,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孩子们的房间。”
我就搞不明白她为什么不能坦然地接受我的赞扬,这让我有点伤心。能帮我解释一下吗,艾比?
——困惑的人③
同样地,你很可能也发现很多人难以接受你直接的赞扬。出于谦虚,或者没有别的回答方式,他们通常会拒绝你的赞扬,从而让你感到受挫,使你以后的赞扬话语减少。
行为:“这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
外表:“我倒觉得理发师剪得太短了。”
衣着:“你喜欢这样的旧鞋?”
无论出于
我想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先成为一名记者再说,表现出色的话,会调你去战地的。
三联生活周刊的苗老师,提了好记者的三个条件.其实平常做人,也一样.
第一,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要有沟通的能力,能听懂别人说什么,还能让别人愿意和你说话;
第三,要对文字有感觉。
另外,还有一句话,可选择用之:什么叫好记者,能迅速掌握情况的就是好记者。而且能互通有无,有协作精神。
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还有写作能力,很难获得,一旦拥有就会变成本性的一部分。好记者就像台好相机。
许多人都想了解《纽约时报》的传统,这个工作的挑战首先来自于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若要说这份报纸在20世纪的故事,没人比亚瑟.格布(Ar thur Gelb)更合适,该报发行人也这么认为,所以请他写了本回忆录——— 《本地新闻部》(City Room),记录了他在《纽约时报》从送稿员开始,工作45年做到副主编的丰富见闻。1999年退休后,他仍在报社保有办公室,这是身为报社传奇人物得到的礼遇之一。
当地时间5月21日上午,格布在纽约家里接听我的电话,讲述他在《纽约时报》的故事。跟想象中年近八旬的老人不同,他的声音清晰有力,思路也有条不紊,开场白有点出人意料:“下星期就到我加入《纽约时报》60周年纪念日,我是1944年5月下旬开始工作的,现在已经2004年,5月也快结束,所以就是60年!”
好记者是天生的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你在《纽约时报》工作了一辈子,谁是你认识的最有意思的编辑,为什么?
亚瑟.格布(以下简称格布):最有意思的编辑当然是艾比.罗森塔尔(A.M. Rosenthal),起先是个了不起的记者,生来就有报道的本能,他最早是驻纽约城市学院的学生记者。那是所免费学校,主要为欧洲移民的孩子设立。欧洲移民的家境贫寒,希望孩子受教育而有更好的前途。要进这所学校并不容易,高中成绩一定要非常非常出色。罗森塔尔就上了这所学校,还是校报主编,于是《纽约时报》请他担任学生记者——当时我们报社在各大学院都有学生记者,负责报道自己学校的新闻。罗森塔尔做得特别好,结果毕业前几个星期就得到报社的正式职位,而他立即就接受了,也就永远没能毕业!他比我大两岁,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才华。不久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他开始报道联合国的新闻,做得比其他人都好,后来他被派到海外,先是印度,再去波兰,他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之后去了日本,接着就被迫不及待的高级编辑们急召回国任编辑,主管本地新闻部。我作为副手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的天才。事实上,他可能是我在报社大楼认识的最有才华的记者和编辑,给我巨大的影响。我差不多是跟随他的步伐一步步晋升,只不过方向不太一样,做记者时,他喜欢国际新闻,而我偏爱文化新闻,所以我成了首席文化记者,再变成文化编辑。然后他让我加入他的本地新闻部做副手。我们的合作非常密切,晋升路径也一样,他总比我早一步。
《21世纪》:你提到报道的本能,这个东西能从应聘者身上看出来吗?
格布:一定能从他文章看出来,包括报道和采访。不过我总觉得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只要有了这种本能,他们就会具备一个伟大记者的重要条件,这就是竭力获得更多信息,完整而彻底地撰写一篇报道,以及追求精确的欲望。
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这在我认识的许多富有才华的记者看来是很重要的。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他们想解读事实,但也知道一定要尽量平衡和公正。伟大的报道体现所有这些特点。
还有写作能力,很难获得,一旦拥有就会变成本性的一部分。伟大的记者能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他报道的火灾、罪行或战地情况。好记者就像台好相机。只要回顾照相机和电视普及之前的报道,就会发现,伟大的美国记者对南北战争这样事件的文字报道是如此生动,你马上就能精确看见战场的每个细节,好像真的到了那个地方,跟记者站在一起。
《21世纪》:如你所说,那是照相机和电视普及以前的事,现在技术如此发达,讲究文字报道的报纸会受什么影响,比如说它能跟电视竞争么?
格布:一般报纸不行,但了不起的报纸一定可以,因为最好的电视节目确实可以在报道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他们无法长年累月记录世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分析,展现我们希望了解的某件具体事情的各个方面。电视只是浮光掠影,而且通常偏爱有动作的新闻。比如说战争或灾难,电视当然无人能敌,他们能从现场发送连续的画面,报纸就做不到——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生活》杂志从诺曼底登陆现场发回的照片主要出自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之手,可以说他的照片在某种程度上压倒了报道登陆情况的纪录片,因为你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士兵的面孔和照片的出色构图。一张照片可以拥有超过纪录片的震撼力,一份伟大的报纸也有能力报道当天发生的全部几百条各种重要新闻并作深入详尽的描述,电视就做不到。电视主要取悦另一个受众群体,跟像《纽约时报》的受众群体相比,他们的层次稍低一点。
《21世纪》:你是不是觉得要做个好编辑就非得有当记者做报道的经验?
格布:当然,毫无疑问!我不相信你能跳过记者这关而照样做个好编辑,若说做个一般编辑大概没问题。你必须有能力了解记者面临的挑战在哪里、怎样克服这些挑战、截稿限期的压力可能造成什么写作问题、怎样解决如何迅速获得事实的问题、怎样从不同渠道获得事实,阻力常常出在收集事实和写出一篇漂亮而没有错误的报道这两方面。这是记者每天的经历,年复一年,只有做过记者才能理解。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没做过记者或编辑就教新闻学,也不相信有人可以不做记者而照样成为好编辑。在我当家那会儿绝对不会允许发生这种事。
《21世纪》:你对学校教育有什么看法,学校可以教我们怎样做个好记者或好编辑么?
格布:从我刚进报社到现在,我认为美国记者当中最伟大也最有文采的写手是梅尔.伯格(Meyer Burger)。他很穷,有很多兄弟姐妹,12岁就要打工帮忙养家,从没受过任何正式教育,但他喜欢看书。他妻子是个教师,帮忙教他。他成了美国报纸最好的写手。所以说不必接受正式教育也可自学成记者。但如果你打算报道特定领域,比如科学或建筑,那就要受这方面的教育。若说综合新闻就不必,但你应该聪明且喜欢看书,有学习的欲望,能自学。如果你喜欢阅读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看莎士比亚和其他伟大作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的著作,同时通过《纽约客》等报刊了解时事,并且具有天生的吸取信息和漂亮表达自己想法的本事,你就一定可以胜任记者的工作。 编辑一定要宽容
《21世纪》:你在书中还提到许多伟大记者的故事,看上去他们似乎很难相处,你作为编辑怎么跟他们打交道,让他们成为一个合作的团队?
格布:所有富有才华的人都是不好相处的!我就从没见过富有才华甚至是天才的写手是好相处的。因为他们总是焦虑不安,渴望得到认可,不喜欢人们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写文章。我也是写手,所以我知道怎样跟他们打交道。就是要对他们好!跟他们聊天、吃午饭,听他们抱怨,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结识他们的妻子或丈夫,保持关注的态度,赏识他们的才华。我喜欢这样的人,一个富有才华的人总能对别人产生影响。编辑不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必须宽容,这倒不是说编辑不能严格要求并确定高标准。
《21世纪》:看来编辑跟记者的区别之一就是编辑更加宽容。
格布:是的,编辑可能觉得一个富有才华的记者选错了报道的方向,但他必须非常宽容,设法了解怎样才能把对方拉回正确的轨道。不是所有编辑都是好编辑,确实存在二流编辑。一个伟大的编辑必须拥有丰富的报道经验,同时具备宽容、耐心、理解、愿意倾听和一定的敏感性。他还必须抱有理解和同情,愿意扶植和倾听对方,只有这样记者才会觉得编辑是支持自己的,也就开始尊重编辑的才华和人格,愿意接受编辑要求的改变。
《21世纪》:可你作为日报编辑,面对似乎总是转眼就到的截稿限期,怎么可以在这种压力下保持耐心?
格布:当然了,有时你确实失去耐心。有个例子,当时离截稿期只有几分钟,我本来应该先把稿子签了,下期再做完善,但我太想全面报道这个新闻,以至于提出一个不可能的要求———让记者改写整个报道。结果他在报社写到一半就昏倒了。这就是因为有追求尽善尽美的压力,以至于我们常常忘了自己都是凡人。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能团结起来应付压力也很不简单,能不能说这份报纸的成功秘密之一在于它和谐友好的气氛?
格布:这份报纸的成功源于报社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聘请最优秀者的事实。一旦有许多富有才华的人一起工作,就有了鼓舞人心的环境,激励大家全力以赴做到最好。9.11事件爆发时,我们把所有富有才华的记者派到各地进行报道,结果为报纸赢得7个普利策奖,这是大新闻发生的做法。我们有那么多人员储备,只要有大事发生,都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华激发才华。一旦发现自己置身一个富有才华的环境,你总会设法展现自己的本事。这就是《纽约时报》可以维持自己成为美国最有影响报纸的原因。它也会漏新闻,在这里或那里摔跤,但它伟大之处在于总是力求完美。 报纸随观念而变
《21世纪》:能不能说说你们报社的文化,主编又是怎样确保继任者了解这种文化并继承下去的?
格布:我接受培训的方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工作那会儿你一次只能走一步,从记者开始,或者像我这样先是做送稿员,然后变成跑治安新闻的记者,了解警察和罪犯都在做什么,从中学习收集必要事实的全部技巧,知道怎样抢在警察前面到达案件现场或从官员嘴里引出真相。治安新闻能让你迅速掌握这些技巧,然后大概可以去跑综合新闻,坐在报社新闻部等编辑给分配任务,什么题目都有可能;下一步你可能得到专门的一条线,比如市政厅线或我跑过的医院线。就这样一步步走上去,直到完全了解这份报纸,它代表的理念成为自己身心的一部分。等你成为编辑,你不仅走过这个过程,了解报道的各个环节,还从与前辈记者的交谈当中学到很多技巧,从他们那里将报社的传统———公正、平衡和精确———继承下来,你就能给记者分配任务,编辑他们的报道,一天比一天做得好,直到你自信可以确定报纸的方向。
《21世纪》:60年来,报纸和新闻行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你觉得《纽约时报》在适应这些变化方面做得怎么样?
格布:这得从头说起。你必须记住《纽约时报》1851年就已经存在。18 96年,田纳西州一个不知名的报纸发行人阿道夫.奥克斯(AdolphOchs)听说《纽约时报》可能破产,就把它买下了,奥克斯是个有理想的报纸发行人,他想改造《纽约时报》成为一份伟大的报纸。比方说他坚定地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要了解世界的变化。所以他把国际新闻放在仅次于头版的位置。这跟当时绝大多数报纸的做法都相反。他还确定了一些具体原则,比如聘请最出色的国际新闻记者,还有最出色的文化评论员,一心创造一份伟大的报纸。这份报纸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基础是如此坚实,以至于如果发生什么变化,只要速度不太快,读者总能跟上和接受。他们可能不喜欢报纸出现的某些新东西,比如新的版块和专栏,但只要做新闻的基本方法没变,就不会有问题。所有这些努力目标都是为了延续早期发行人们奠定的基础。出现变化是因为世界发生变化,报纸要跟着改变。有时可能在某个方向走得太远,但最终报纸会在变化之后稳定下来,我们也会发现它还是原来那份伟大的报纸。
《21世纪》:提到发行人,你在书里还说你们的发行人从不依赖民意调查确定读者究竟需要什么,那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改变?
格布:我说世界在变的意思是指我们的标准在变。我们今天对性的描写要比25年前多一些,还有同性恋和类似艾滋病那样的新疾病。今天显得重要的事以前未必得到重视,比如25年前我们就没写过同性恋,也不太重视女性这个群体的变化。我加入报社那会儿还没黑人记者,女记者也屈指可数,以前犹太人不方便出国……总之世界变了,观念变了,报纸也跟着变了。有时报纸甚至引发改变,比如报纸对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的报道,以及今天我们报道布什政府的方式,就在美国引起震动和改变。有时报纸确实可以通过集中报道某个领域而引发改变。
《21世纪》:你会不会担心报纸或媒体可能变得太强大?
格布:不会,在一个民主社会就不会,因为一份报纸永远不可能变得太强大。让社会保持自由的关键就是报纸,就是信息。如果你不能得到所有信息,就很难维护自己的自由,因为媒体是保障自由的仅有渠道。必须永远存在一份像《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纸,让记者尽力挖掘尽可能多的信息。有时很难得到这些信息,但报纸应该尽力使用最好的记者。这么做永远不可能使报纸变得太强大,报纸就跟国会或总统一样重要,我们称为“第四权力”,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报纸我们会怎样,可能非常危险。
电影《穿越西伯利亚》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穿越西伯利亚》印象最深的就是卡洛斯显然不知道自己身上有钱,这个凶案是艾比一个人做的,卡洛斯根本不知情,钱是艾比偷偷放到衣服里的,所以不用找就拿到。最后去找钱的时候艾比连卡洛斯的脸都不看,直接翻钱走人,两人根本没感情(其实过程中也能看出)。艾比关注的只是钱,为了她的小木屋,杰西也是为此才告诉她卡洛斯的地点的,不是为了内疚,而是为了共同的理想。
怎样和有文化人交谈
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练习,实践!练习,实践!
多动脑,多学习,多跟人谈话!
你一定可以做到!@
多数人认为,一些人天生就有说话的天赋,而另一些人则没有。事实上,并不存在说话的天赋这一说。善于交谈的人只不过是懂得一些简单的技巧而已,而这些技巧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的。
阅读关于滑雪的书本身并不能让你滑雪技能出众,同样地,单纯地阅读本书并不能给你的社会交往带来很多东西。要提高你的社交能力,既需要阅读更需要坚持不懈、专注地练习。每次坐下来只读一章,不要多,然后立即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
这些技巧就像是工具。想像一下用螺丝刀去锤钉子,或者是用铁锹去砍木头。这都非常吃力。你需要花费5倍的时间去做,而且还做得很糟糕。螺丝刀和铁锹不是合适的工具。然而只要有了合适的工具——铁锤和锯子,你很快就能做完这些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好。
谈话也是这个道理。你用你所掌握的技巧尽力去做,可是这些技巧很可能不适合你要做的事情。结果,你在社会交往上就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人际交流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了几种在社会交往中行之有效的技巧。而且,他们发现掌握这些技巧都只需要比较短的时间。不幸的是,这些研究发现大多仅仅出现在学术刊物中,只有少数的几所大学开设了教授这些技巧的课程。
我组建了“谈话技巧”培训班,写了这本书,以此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并且用一种生动、直接、通俗易懂的形式来教授这些技巧。我的努力获得的成功远远出乎我的意料。超过5万名学生参加了我的培训班,公众和业界对本书的关注也在不断上升。不仅如此,你将看到的这些技巧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语言环境——像Samtaleteknik和Praten met plezier等外语译本,已经在全世界流行。
在我们的课程开始之前,我先提一点:阅读关于滑雪的书本身并不能让你滑雪技能出众,阅读关于健身的书本身也无法让你的肌肉强健,同样地,单纯地阅读本书并不能给你的社会交往带来很多东西。要提高你的社交能力,既需要阅读更需要坚持不懈、专注地练习。每次坐下来只读一章,不要多,然后立即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本书最后一章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计划,你可以按此来做。
写作此书带给了我很大的快乐。我希望这些简单的技巧能够给你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善,带给你快乐和幸福。
一杯精神的咖啡
如今,通过“畅销书”的头衔来抓住读者 “眼球”,似乎已不那么有效了。在越来越理性的读者看来,所有畅销书都或多或少含有炒作之嫌。或许您也已对被冠以如此称号的书失去了兴趣。毕竟,太多的畅销书在宣传期过后便辉煌不再,甚至销声匿迹了。即便如此,还是不禁想问您:对于一本再版三次、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的畅销书,您的态度会否有所转变?或许,出于好奇,您也会暂时抛开成见,对其一探究竟吧——是什么样的内容使一本书具有如此强的市场生命力?
好吧,让我们一同走进《谈话的力量》,细细品味一番吧。对于谈话在人际沟通与交流中的地位,我想,在此就不过多着墨了——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已通过自身经历而有所体会了。如今我们所需的,是实用简单、切实可行的技能指导。或许您已经阅读过相关书籍,甚至参加过有关培训,对于各种精妙的技巧已尽数在心。但令您苦恼的是,这些技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总那么不尽如人意。如果您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毫无疑问,《谈话的力量》就是一场可以切实改变您生活和工作的“及时雨”,它是一本真正的关于社交技巧的行为指南。
《谈话的力量》作者艾伦?加纳,是一名在人际交流领域拥有20年教学经验的美国著名交流学专家。在他的培训生涯中,有超过5万名学生参加过他所举办的“谈话技巧”培训班。《谈话的力量》正是作者对自己多年研究和培训的经验总结。
通观全书,您会发现大量的对话场景被运用其中。这些具体而详实的实例,正是作者依据日常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们随意而典型。这些似曾经历的场景,随意得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典型得会使阅读者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真实经历与之对照。而后,您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实际情况总是能和书中的某些场景相吻合。您完全可以对号入座般以此判断自己究竟置身于何种状态,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避免人际交往中的尴尬局面。
书中数百例对话场景,形象而生动、通俗而具体地阐释了作者几十年所累积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些实用而有效的谈话技巧,会从行动的层面指导您:
◇ 如何通过提问来促进自己与朋友或陌生人的交谈;
◇ 如何通过由衷的称赞和认真的倾听来鼓励对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避免产生误会;
◇ 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开启话题,使您在社交场合或工作中能够有效而迅速地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 如何采用积极的态度,在接受对方批评的同时又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 如何巧妙地拒绝别人,哪怕是最缠人的要求;
◇ 如何要求对方改变行为,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 如何通过姿态、身体接触、眼神交流等动作来向别人表情达意;
◇ 如何挑战您的社交恐惧症;
◇ 如何有计划地提高您的交谈技巧等。
或许您正在为工作中需要不断与陌生人接触而苦恼,也或许您正面临着与昔日好友无话可谈的尴尬;或许您正遭遇着与亲人关系日趋紧张的困境,也或许您想使本已和谐的人际关系锦上添花;或许……不管您现在处于何种情况,相信上述技巧“总有一招适合您”。
如果说本书有什么最大特点,那就是通俗——语言简单易懂,行文轻松随意。相对于那些充斥、堆砌着专业术语的交流学和心理学书籍,可以肯定地说,本书给您的感觉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摒弃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抛开空洞宽泛的理论讲解,它就像一杯咖啡,使忙碌一天的您于放松之余补充精神的能量,轻松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
最后,需要郑重声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技巧您完全可以自行掌握并施行,您会发现运用它们是那样轻松自如。不信,您不妨抽出一点时间,亲身品味这本超级畅销书的精妙所在,相信它定会给您的生活带来快乐与幸福!
通过提问题促进交谈
问题分类
52岁的斯科特*是一位建筑承包商,他诉说了自己同邻居交谈时的痛苦:
我试着和他们说话,我确实尝试过。我问他们问题,却没有得到什么回答。于是我再问,接着又问。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就像FBI的侦探在审问疑犯一样,而不像是在和邻居愉快地聊天。
22岁的丽萨是位售货员,在一次上课之前她跟我有一段对话:
丽萨:你教这门课有多久了?
艾伦:哦,大约10年了。
丽萨:你经常教吗?
艾伦:是的。
丽萨:你还教别的课吗?
艾伦:是的,我在国立大学教演讲。
丽萨:这学校在哪儿?
艾伦:在圣地亚哥。
丽萨:你在哪里上的大学?
艾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然后去俄勒冈大学攻读了研究生学位。
丽萨:你住在哪里?
艾伦:拉古纳?希尔斯。
丽萨:这是什么地方?
艾伦:我只能告诉你,是在圣地亚哥市往北约75英里。
每个人都能提问题,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提出问题能有效地促进交谈。当你的问题没有引起积极的回应时,可能不是因为对方不友好, 或者对你不感兴趣,或者问题不合时宜, 而可能仅仅因为你所提问题的类型, 或者语言的组织形式。
问题共分为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
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有点像对错判断或多项选择题,回答只需要一两个词。例如:
“你是哪里人?”
“你经常跑步吗?”
“我们今晚什么时间出去吃饭,5:30,6:00还是6:30?”
“你是否认为应该关闭所有的核电站?”
封闭式问题可以让对方提供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信息,供你做进一步地了解(“我在底特律出生,但是在阿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长大。”“是的,我每天跑3英里。”);也能够让他们表明自己的态度(“我6点有空。”“我觉得没必要关闭已有的核电站,但是也不希望再建造新的。”)。
尽管它们有着明确的作用,但是如果单纯地使用封闭式问题,会导致谈话枯燥,产生令人尴尬的沉默。就像斯科特所说的那样,对方如果不停地回答封闭式问题,就会觉得自己在接受FBI侦探的询问。
开放式问题
要想让谈话继续下去,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就要继封闭式问题之后提出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就像问答题一样,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这种问题需要解释和说明,同时向对方表示(他们也很高兴你这样做!)你对他们说的话很感兴趣,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
例如,在获知我教“谈话技巧”这门课有大约10年时间之后,丽萨不应该急于进入下一个封闭式问题,而可以问一些相关的开放式问题:
“你是怎么想到要开这门课程的?”
“这10年中,这门课程有过什么样的变化?”
“为了上课,你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请告诉我你对这门课程今后的发展有什么计划。”(这是一个以请求的形式出现的开放式问题。)
在询问某人的家乡,并获知其来自亨茨维尔后,你可以接着问以下一些开放式问题:
“你为什么从亨茨维尔搬到这里呢?”
“阿拉巴马的气候跟这里有什么不同?”
“在亨茨维尔的那段时间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在获知对方希望保持现有的核电站而不希望再多建造时,你可以问以下一些开放式问题:
“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现有的核反应堆产生的废料呢?”
“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努力来防止修建新的核电站?”
“如果不再建核电站,你觉得国家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提供更多的电力?”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使用的疑问词是不同的。下面的列表会对你的提问有帮助:
你可能注意到,一些人会以开放的方式来回答封闭式问题。尽管如此,与你交谈的人还是喜欢在回答开放式问题时给出更长的回答,因为这类问题鼓励他们自由地谈话。在你提出开放式问题时,别人会感到放松,因为他们知道你希望他们参与进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问题增强你的控制能力
你完全没有必要忍受无聊的谈话,因为当你开口提问题的时候,你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话题的选择。假定有朋友告诉你:“我刚从法国回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以下例子中选择你的问题:
“那里气候怎么样?”
“你是怎样做到和法国人交谈的?”
“告诉我最让你难忘的事情。”
“你是怎样订到宾馆房间的?”
“法国食品和我们的有些什么不同?”
如果有人向你自我介绍说她是中学的辅导员,下面这些问题可供你选择:
“你为什么想做辅导员呢?”
“要从事这项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告诉我一些孩子们经常向你求助的问题。”
“在今天的校园中,吸食毒品的情况怎么样?”
“每天倾听别人诉说苦恼,对你的人生态度有什么样的影响?”
或者,如果你不想谈论她的工作,你也可以问一些宽泛的问题,例如:“工作之余你有些什么娱乐活动?”
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要牢记以下两条:
第一,提问题的时候要持愿意倾听的态度。无论你多么善于交际,如果你只是冷冷地流于形式,对方最终会感觉到你只不过是在设法让他对你产生好感。
第二,尽量保持双重视角。不仅考虑到自己想听什么、想说什么,还要考虑到对方的需要。最令人讨厌的就是毫不顾及别人的想法和需求。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我听到一个看上去挺高贵的绅士对一位女士说:“说了这么半天都在谈论我,现在谈谈你吧!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顺便说一句,在使用本书中的技巧时,你会发现保持诚恳的态度和双重视角能使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题时常见的问题
问题过于宽泛
米吉是一位大学行政人员的妻子,最近在纽约的一次课堂上,她说自己对生活感到厌烦。为什么呢?“因为一整天,陪伴我的就只有两个孩子:一个三岁,另一个还是婴儿。因此梅尔一回来,我就问:‘今天怎么样?’我真的是想得到他的回答。但是他说什么呢?‘没什么,就跟平常一样。’然后他就打开电视看起来了。”
米吉犯了几个简单的错误:
第一,她的询问范围太广。提问题就像开水龙头一样,范围放得越开,得到的回应就越多——直至最后的极限。米吉这样宽泛的问题(像“有什么新的消息?”“最近忙些什么?”“说说你自己的情况!”)往往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回答,所以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
第二,“今天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听起来更像是一句套话,随口说说而已,而不是真想了解什么情况。回答往往也是套话,例如“很好!”或者“还行”。
最后,米吉每天都问同样的问题。这不仅让对方更认准为套话,而且每天都要回答这样毫无创意的问题,很可能也会让她的丈夫感到厌烦。
我建议米吉每天读学校和当地的报纸,然后在让她的丈夫休息片刻之后,就他比较熟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以下就是她的成果:
那天晚上,我告诉梅尔我听说学校要重新设定对文科学生的外语要求。我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接着我们就开始讨论学习外语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别的民族。我们还谈论了各自学外语的经历。结果俩人开始用中学时学的蹩脚法语交谈,开心得不行。最后,我们都谈得很累了,但是很开心,他吻了我一下,小声对我说:“亲爱的,你太棒了!”这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吗?
开始的问题太难
亚利桑那一位叫肯迪的房地产代理商曾经向我透露了他的诀窍:
顾客一走进来,我并不问他有什么需要。这个问题太难了点,他会因为紧张而放弃。如果我追问得太紧,他很可能会马上离开。因此,我问他现在住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让他很轻松,感到自然。一段时间之后,他或我就会把话题转到他的需要上去。
肯迪的建议也适用于社交场合。通常情况下,最好是以简单的问题开始,谈论一些对方感兴趣并且熟悉的话题。
问引导性的问题
引导性问题可能是最封闭式的问题,往往只需要得到对方的同意。例如:
“已经8∶30了。今晚就呆在家里好吗?”
“你不认为他们是对的,是吗?”
“每天晚上看两个小时的电视就足够了,你说呢?”
法庭上的引导性问题会使发问的律师受到训斥。在社交场合中,这样的问题也不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好处。
提问之前就已经表示不赞同
当对方的观点和你不一致,你想讨论彼此的不同之处时,应在问明对方理由之后再表达不赞同的意见。例如,我曾在宾夕法尼亚碰见一个人,他对我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猎。我不喜欢打猎,但是嘴上没说,而是以询问的口吻接着问他:“你认为打猎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从谈论中,我了解到他能在打猎中体验到很大的挑战,而且他认为像他这种猎人在生态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找不到提问的内容
如果有机会事先准备一些问题,会比完全依靠自己的临场发挥容易很多。以下是洛杉矶一家冰淇淋公司的经理韦恩写给我的故事:
星期五,我带着一个名叫柯蒂斯的小伙子去参加一年一度的欢迎新鹰级童子军(Eagle Scout)的宴会。去年的宴会失败得很——我和小童子军就傻傻地坐在那里吃东西。所以今年我预先做了一些准备。我试想自己还是一个童子军,别人会对我问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努力去获得各种奖章,自己开过或听说过哪些玩笑,自己建过什么样的桥以及怎样建的,第一次远足的情况怎么样,同女童子军的关系如何等等。
这果然奏效了!我们谈得很投机,几乎都不愿意停下来。所以今年我非但没有早早地溜出会场,还带柯蒂斯出去喝了一杯。
特丽尔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大二的学生,她发现事先的准备非常有用,不过方式与上面的故事有些不同:
以前打电话的时候,尤其是跟在巴拿马的爸爸通话时,我常常会忘记谈及重要的内容,或者问一些很急的问题。因此我经常是羞愧地重新拨过去,或者干脆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最近,我开始写一个清单。现在我可以完全放松了,因为清单上的内容没有说完我是不会挂电话的。
另外,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备用问题,也很实用而且有趣,它们可以随时有效地打开尴尬的局面。我比较喜欢的有:
“如果你能够成为历史上的某个人物,你会选择谁?(对方回答。)为什么?”
“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如果要你另选一个行业(或者专业),你会如何选择?(对方回答。)为什么?”
“如果你能够在地球上的任意一个地方呆一星期,你会选择哪里?做些什么?”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刚开始学习提出开放式问题时,需要着意去努力。但是如同走路和书写等技能一样,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做得很自然了。
表达诚实的称赞
冲突的产生
有一个老人和他的妻子在一起生活了整整21年,却没有说过一个字。一天早饭的时候,他突然打破了沉默:“亲爱的,有时候我觉得我不得不告诉你,我是多么地爱你。”
——摘自《给凯伦的信》①
夸奖他?要我恭喜这个混蛋体育和英语及格了吗?历史、手工和数学呢?全是F: F!F!F!……我本来想说:“了不起啊儿子,你正在一天天变成一个无用的人!”不!我没有那么残忍,关键就在于此。
——吉尔
当周围的人让我们高兴的时候,多数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本该如此。很少有母亲因为孩子在吃饭或玩耍的时候积极合作而给予表扬;很少有邻居会因为晚上的安静而彼此感谢。
只有当别人做的事情不合我们的意愿时,我们才会注意到他们——而且是非常迅速地!然后我们进行批评,并细致地解释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是“不好”或“错误”的,为什么他们要照我们说的去做。一些人不惜尖叫、威胁,甚至大打出手,就是为了让对方顺从。
重复受鼓励的行为
忽视你喜欢的做法却对你不喜欢的做法进行惩罚,这样做并不有助于别人了解你的需要。
根据行为认知理论,别人对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反应。受到你赞扬的行为出现的频率会增加,而被你忽视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受到惩罚的行为会减少,除非对方故意要引起你的注意,那样他就会继续这样做,因为惩罚毕竟比毫不在意好。(比如孩子们发现骂脏话会引起大人很大的反应,他们就会以此为乐事。)
行为学家把这种理论称为“重复受鼓励的行为”。你会发现用下面这个图表会很容易记住:
更进一步说,如果你根据人们不同的行为分别给予鼓励或予以忽视,人们会更愿意选择受到鼓励的行为。
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理论。我在俄勒冈有一个学生蒂姆,他经常在我课间吃东西的时候主动和我说话。在短暂的寒暄之后,他总是会找一些理由来抱怨下雨和天冷,抱怨前妻对他的态度,抱怨他工作的无聊和费力不讨好。
我知道蒂姆有严重的感情上的困扰,于是决定改变他和我在一起时的行为,只对他偶尔的积极乐观的谈话给予回应。当他提到有邻居帮他修车,或者有位知名演员要来演出,或者碰见了一位老朋友时,我总是笑着点点头,问他一些开放式问题。而当他表现得消极的时候,我就不搭理他。我会抬头看看路人,或者开始吃我的三明治。
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行为完全改变了,和我在一起时他总是乐观而又温和。每次见到他,他总是会主动和我打招呼,满脸笑容,告诉我一些好消息。在我回加利福尼亚之前,他悄悄地对我说,那些和我在一起的时光常常是一天中最美好的。但是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还是那样脾气暴躁、消极悲观。
在旧金山的一次课上,我讲了上述故事并总结说,鼓励自己喜欢的行为比惩罚自己厌恶的行为更为有效。之后,两个妇女立即说出了下面的话:
默尔:这确实很有道理。我总觉得孩子们来看望我的时间太少,于是当他们来的时候,我总是表现得很冷淡。有点像波特努瓦夫人在书中写的:“亚历克斯?亚历克斯?我有个儿子叫亚历克斯吗?噢,是的,过去有过,但是已经几年没有他的消息了。”(笑笑)这样做对我一点好处也没有,实际上,他们来看我的次数更少了。也许是改改我的态度的时候了。
艾比:我帮别人照顾一群小女孩,带她们去地方上的集市。女孩子们总是会来向我告状,却不去找别的大人。我总是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总是找我呢?我当然不喜欢听她们的这些事情。但现在我意识到,是因为我对她们总是很在意,问她们问题,帮助她们解决所有的纠纷——这些都是非常具有鼓励作用的。从今以后,我想最好是让她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给予诚实的积极回应,不仅能够鼓励对方继续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做事,而且能够让他们对你产生好感。
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就是被欣赏的渴望。”如果你是别人生活中能够满足这种“被欣赏的渴望”的很少的人之一(很可能是惟一的一个),那么你很可能会被珍视为亲密的朋友。调查研究表明,称赞别人会让别人觉得你富有同情心,善于理解别人,甚至很有个人魅力。(与此相反,一项研究发现:不再互相赞扬的夫妻会觉得对方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当别人发现你对他们待以真情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向你敞开心扉。这样,只要稍微地努力,你就能建立起积极的感情交流,这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友好和亲密程度。
积极回应的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它们有助于营造一种开放的、积极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你身边的人能够逐渐成长,并认识到他们作为人而具有的潜力。很多人认为,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朋友、同事、配偶表示出赞美的态度,对方就会变得懒惰,在已经获得的赞扬上止步不前。所以他们鼓励人的态度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找出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我有一个亲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辛辛苦苦地念了几年,毕业之后他母亲对他说:“我总以为当选为联谊会会员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直到你得到它。”
西雅图一位叫玛丽的艺术家,其父母多年来就一直在使用这种策略:
如果我正准备洗衣服,妈妈会说我确实应该帮家里做点事情了。如果我考试得了一个B,其余全是A,爸爸就会问为什么会得一个B。小时候,有一次我努力要让一双鞋穿得长久一些,最长的纪录是六个月。但是当我笑着给他们看我的努力成果时,你猜我爸爸说什么?他拿出一双鞋来,说是在堪萨斯市买的——20年前!从那以后,我意识到我是永远也不可能胜过他们的。
大量的心理学证据表明,这种“消极”的策略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常常是有害的。收到消极回应的人,非但不会继续不断地努力以获得赞扬,反而会变得非常小心,自我意识强烈,并且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可能会简单地决定放弃。即便少数人能够因为这样的激发而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其中能够从成功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却少之又少。由于一直以来都听到批评的声音,大多数人总是会找到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一个人,他去年一年赚了15万美元,每天工作16个小时。最近他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就他的脑瓜,应该赚到30万才合适。
怎样有效地表达直接的称赞
最常见的赞扬方法就是表达直接的称赞。这种赞扬直接告诉对方你对他们的行为、外表和气质的哪些方面表示赞赏。每次在课堂上讲到这个技巧,我总是以让学生们对我或其他人说一些赞扬的话开始的。以下是有一次我记录下来的几种赞扬:
行为:“你是一位好老师。”
外表:“你的头发很漂亮。”
衣着:“我很喜欢你的鞋。”
这样的称赞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改进:
1. 具体一些。如果你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你的喜好,让他们相信你的话只适用于他一个人,而不是任何一个人,那么你的话就会更加有力,令人信服。
例如:
行为:“我喜欢你在我们练习的时候,亲自给每个人做辅导。”
外表:“我觉得这个新发型让你的眼睛更加漂亮了。”
衣着:“那双棕褐色的路夫鞋很配你的卡其裤。”
2. 称呼对方的名字。人们认为,自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以来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会对包含其名字的话语给予更多的注意。此外,称呼对方的名字也可以让对方觉得你的赞扬是专门针对他的。
例如:
行为:“艾伦,我喜欢你在我们练习的时候,亲自给每个人做辅导。”
外表:“艾伦,我觉得这个新发型让你的眼睛更加漂亮了。”
衣着:“艾伦,那双棕褐色的路夫鞋很配你的卡其裤。”
怎样帮助别人接受我们的直接称赞
亲爱的艾比:
我的妻子有个习惯,总是对我真诚的赞扬泼上一瓢冷水。
如果我说:“呀,亲爱的,你穿上这件裙子好看极了。”她很可能会说:“你真这样认为?这不过是姐姐给我的一件旧衣服。”
如果我赞扬她把屋子打扫得非常干净,她可能会回答说:“我想,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孩子们的房间。”
我就搞不明白她为什么不能坦然地接受我的赞扬,这让我有点伤心。能帮我解释一下吗,艾比?
——困惑的人③
同样地,你很可能也发现很多人难以接受你直接的赞扬。出于谦虚,或者没有别的回答方式,他们通常会拒绝你的赞扬,从而让你感到受挫,使你以后的赞扬话语减少。
行为:“这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
外表:“我倒觉得理发师剪得太短了。”
衣着:“你喜欢这样的旧鞋?”
无论出于
参考资料:《谈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