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数据包是什么意思
- 2、黑客是怎么截取数据包的?
- 3、什么是数据包,数据包是用来干什么的?
- 4、ARP数据包是什么意思
- 5、数据包是什么?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去抓数据包?抓来了有什么用、怎么用呢?本人新手~求大神带!!
- 6、什么叫做数据包啊
数据包是什么意思
你好,详细的介绍如下
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有人说,局域网中传输的不是“帧”(Frame)吗?没错,但是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而帧是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 名词解释: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标准,它定义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在其中的每一层定义了针对不同通信级别的协议。OSI模型有7层,1�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OSI模型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低层的1�4层关注的是原始数据的传输;高层的5�7层关注的是网络下的应用程序。 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一些的例子对数据包的概念加以说明:我们在邮局邮寄产品时,虽然产品本身带有自己的包装盒,但是在邮寄的时候只用产品原包装盒来包装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把内装产品的包装盒放到一个邮局指定的专用纸箱里,这样才能够邮寄。这里,产品包装盒相当于数据包,里面放着的产品相当于可用的数据,而专用纸箱就相当于帧,且一个帧中只有一个数据包。 “包”听起来非常抽象,那么是不是不可见的呢?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是可以感知到数据包的存在的。比如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把鼠标移动到任务栏右下角的网卡图标上(网卡需要接好双绞线、连入网络),就可以看到“发送:××包,收到:××包”的提示。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也可以将数据包捕获并加以分析。 就是用数据包捕获软件Iris捕获到的数据包的界面图,在此,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捕获到的数据包的MAC地址、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细节。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网管员就可以知道网络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数据包在活动了。 附: 数据包的结构 数据包的结构非常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在这里主要了解一下它的关键构成就可以了,这对于理解TCP/IP协议的通信原理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包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净载数据”等部分构成。 数据包的结构与我们平常写信非常类似,目的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相当于收信人地址;源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相当于发信人地址;而净载数据相当于信件的内容。 正是因为数据包具有这样的结构,安装了TCP/IP协议的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我们在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网络中其实传递的就是数据包。理解数据包,对于网络管理的网络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黑客是怎么截取数据包的?
1、截取数据包的解释与工具介绍
【截取数据包的作用】黑客使用截取工具获得数据包之后进行解析,然后得到其中的相关报文信息、数据包的来源、去向,以及一些服务器信息等,获取信息之后就可以通过修改工具伪造来源发送从而达到攻击的效果。攻击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伪装攻击,获取的信息足够多就有更多的方法完成攻击;
【工具】类似的工具很多比如比较有名气的BurpSuite、Wireshark(上图为该软件解析过程截图)、Sniffer等,这些在网上都有专门提供下载的地方。
2、如何成为黑客?
关于黑客的电影有很多,《黑客帝国》、《我是谁》等,这些电影通过一幕幕刻画将黑客展现的神秘无比,一个个使用PC就可以掌控世界的镜头更是唤醒很多人想成为黑客的欲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成为一个黑客?
【基础】首先,成为黑客就需要了解电脑,或者说能够把电脑变成身体的一部分。电脑总体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无论软硬件,它们共通点就是都会用到编程语言。所以这时候了解它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有很多种,入门语言一般使用C/C++,别的还有Java、Python、C#、JS、汇编语言等,成为黑客的基础就是要去了解电脑的编程语言,掌握好语言你就入门了。
【进阶】基础学习阶段过去,一般就是初步实践阶段,或许你更迫切的想知道如何黑入别人的电脑,闯进网站后台查看一番。这时候你的软硬件知识就会发挥作用,你会更容易的学会使用网络上的各类分析工具、攻击工具比如SQL注入工具、网页分析工具、漏洞检测工具等,掌握了这些你就拥有了利器。
【入室】有时候做好”基础“阶段就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且这其中不乏你自己就去实践的过程,会动手进行编程分析解码,使用工具解析所必须的信息等等,这不是短期内就能速成的,在计算机的世界中,技术是日新月异的,所以你需要的是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积累自己的经验,你看的越多,接触的越广,使用的越频繁,你就越会发现数据世界的无垠。所谓入室,便是能够脚踏实地的应用基础,不断的进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手。
【学习建议】黑基网、红黑联盟、乌云社区、极客等等这些都是很好地Hack学习网站,他们也提供工具的下载使用,从这里你可以获取更多相关领域的知识。最后,一般真正的黑客都是喜欢自己写自己的工具的。
什么是数据包,数据包是用来干什么的?
数据包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数据包包含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信息。这些数据包然后沿着不同的路径在一个或多个网络中传输,并且在目的地重新组合。
任意一台主机都能够发送具有任意源地址的数据包。当数据包进行长距离的传输时需要经过许多中继站。每个中继站就是一台主机或路由器,他们基于路由信息,将数据包向下一个中继站传递。在数据传输的路途上,如果路由器遇到大数据流量的情况下,它可能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丢掉一些数据包。
较高层的协议(如TCP协议)用于处理这些问题,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一条可靠的链路。如果对于下一个中继站来说数据包太大,该数据包就会被分片。也就是说,大的数据包会被分成两个或多个小数据包,每个小数据包都有自己的IP头,但其净荷仅仅是大数据包净荷的一部分。
每个小数据包可以经由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在传输的路途上,每个小数据包还可能会被继续分片。当这些小数据包到达目标机器时,他们会被重新拼装到一起。按照规则规定,在中间节点上,不允许对小数据包进行拼装组合。
扩展资料
数据包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净载数据”等部分构成,包括包头和包体,包头是固定长度,包体的长度不定,各字段长度固定,双方的请求数据包和应答数据包的包头结构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包体的定义。
数据包的结构与我们平常写信非常类似,目的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相当于收信人地址;源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相当于发信人地址;而净载数据相当于信件的内容。
正是因为数据包具有这样的结构,安装了TCP/IP协议的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我们在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网络中其实传递的就是数据包。理解数据包,对于网络管理的网络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包
ARP数据包是什么意思
ARP,即地址解析协议,通过遵循该协议,只要我们知道了某台机器的IP地址,即可以知道其物理地址。在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32位的IP地址,这种互联网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识主机的一种逻辑地址。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路上传送,必须知道对方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IP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以以太网环境为例,为了正确地向目的主机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主机的32位IP地址转换成为48位以太网的地址。这就需要在互连层有一组服务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物理地址,这组协议就是ARP协议。
在每台安装有TCP/IP协议的电脑里都有一个ARP缓存表,表里的IP地址与MAC地址是一一对应的,如附表所示。
附表
以主机A(192.168.1.5)向主机B(192.168.1.1)发送数据为例。当发送数据时,主机A会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寻找是否有目标IP地址。如果找到了,也就知道了目标MAC地址,直接把目标MAC地址写入帧里面发送就可以了;如果在ARP缓存表中没有找到目标IP地址,主机A就会在网络上发送一个广播,目标MAC地址是“FF.FF.FF.FF.FF.FF”,这表示向同一网段内的所有主机发出这样的询问:“我是192.168.1.5,我的硬件地址是"FF.FF.FF.FF.FF.FE".请问IP地址为192.168.1.1的MAC地址是什么?”网络上其他主机并不响应ARP询问,只有主机B接收到这个帧时,才向主机A做出这样的回应:“192.168.1.1的MAC地址是00-aa-00-62-c6-09”。这样,主机A就知道了主机B的MAC地址,它就可以向主机B发送信息了。同时A和B还同时都更新了自己的ARP缓存表(因为A在询问的时候把自己的IP和MAC地址一起告诉了B),下次A再向主机B或者B向A发送信息时,直接从各自的ARP缓存表里查找就可以了。ARP缓存表采用了老化机制(即设置了生存时间TTL),在一段时间内(一般15到20分钟)如果表中的某一行没有使用,就会被删除,这样可以大大减少ARP缓存表的长度,加快查询速度。
ARP攻击就是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攻击者只要持续不断的发出伪造的ARP响应包就能更改目标主机ARP缓存中的IP-MAC条目,造成网络中断或中间人攻击。
ARP攻击主要是存在于局域网网络中,局域网中若有一个人感染ARP木马,则感染该ARP木马的系统将会试图通过“ARP欺骗”手段截获所在网络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信息,并因此造成网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故障。
RARP的工作原理:
1. 发送主机发送一个本地的RARP广播,在此广播包中,声明自己的MAC地址并且请求任何收到此请求的RARP服务器分配一个IP地址;
2. 本地网段上的RARP服务器收到此请求后,检查其RARP列表,查找该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
3. 如果存在,RARP服务器就给源主机发送一个响应数据包并将此IP地址提供给对方主机使用;
4. 如果不存在,RARP服务器对此不做任何的响应;
5. 源主机收到从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就利用得到的IP地址进行通讯;如果一直没有收到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表示初始化失败。
6.如果在第1-3中被ARP病毒攻击,则服务器做出的反映就会被占用,源主机同样得不到RARP服务器的响应信息,此时并不是服务器没有响应而是服务器返回的源主机的IP被占用。
数据包是什么?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去抓数据包?抓来了有什么用、怎么用呢?本人新手~求大神带!!
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有人说,局域网中传输的不是“帧”(Frame)吗?没错,但是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而帧是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
目录解释概述实例运用辨析举例
编辑本段解释名词解释:包(Packet)在包交换网络里,单个消息被划分为多个数据块,这些数据块称为包,它包含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信息。这些包然后沿着不同的路径在一个或多个网络中传输,并且在目的地重新组合。[1]名词解释: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标准,它定义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在其中的每一层定义了针对不同通信级别的协议。OSI模型有7层,1到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OSI模型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低层的1至3层关注的是原始数据的传输;高层的4至7层关注的是网络下的应用程序。 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一些的例子对数据包的概念加以说明:我们在邮局邮寄产品时,虽然产品本身带有自己的包装盒,但是在邮寄的[2]时候只用产品原包装盒来包装显然是不行的。编辑本段概述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一些的例子对数据包的概念加以说明:我们在邮局邮寄产品时,虽然产品本身带有自己的包装盒,但是在邮寄的[2]时候只用产品原包装盒来包装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把内装产品的包装盒放到一个邮局指定的专用纸箱里,这样才能够邮寄。这里,产品包装盒相当于数据包,里面放着的产品相当于可用的数据,而专用纸箱就相当于帧,且一个帧中只有一个数据包。 “包”听起来非常抽象,那么是不是不可见的呢?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是可以感知到数据包的存在的。比如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把鼠标移动到任务栏右下角的网卡图标上(网卡需要接好双绞线、连入网络),就可以看到“发送:××包,收到:××包”的提示。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也可以将数据包捕获并加以分析。 就是用数据包捕获软件Iris捕获到的数据包的界面图,在此,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捕获到的数据包的MAC地址、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细节。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网管员就可以知道网络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数据包在活动了。 数据包捕获软件编辑本段实例附: 数据包的结构 数据包的结构非常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在这里主要了解一下它的关键构成就可以了,这对于理解TCP/IP协议的通信原理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包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净载数据”等部分构成,包括包头和包体,包头是固定长度,包体的长度不定,各字段长度固定,双方的请求数据包和应答数据包的包头结构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包体的定义。 数据包的结构与我们平常写信非常类似,目的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相当于收信人地址;源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相当于发信人地址;而净载数据相当于信件的内容。 正是因为数据包具有这样的结构,安装了TCP/IP协议的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我们在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网络中其实传递的就是数据包。理解数据包,对于网络管理的网络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编辑本段运用简单的说,你上网打开网页,这个简单的动作,就是你先发送数据包给网站,它接收到了之后,根据你发送的数据包的IP地址,返回给你网页的数据包,也就是说,网页的浏览,实际上就是数据包的交换。1、数据链路层对数据帧的长度都有一个限制,也就是链路层所能承受的最大数据长度,这个值称为最大传输单元,即MTU。以以太网为例,这个值通常是1500字节。2、对于IP数据包来讲,也有一个长度,在IP包头中,以16位来描述IP包的长度。一个IP包,最长可能是65535字节。3、结合以上两个概念,第一个重要的结论就出来了,如果IP包的大小,超过了MTU值,那么就需要分片,也就是把一个IP包分为多个,这个概念非常容易理解,一个载重5T的卡车,要拉10T的货,它当然就得分几次来拉了。编辑本段辨析4、IP分片是很多资料常讲的内容,但是我倒是觉得分不分片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另一个东西。一个数据包穿过一个大的网络,它其间会穿过多个网络,每个网络的MTU值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接受/发送端都是以太网,它们的MTU都是1500,我们假设发送的时候,数据包会以1500来封装,然而,不幸的是,传输中有一段X.25网,它的MTU是576,这会发生什么呢?我想,这个才是我们所关心的。当然,结论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数据包会被再次分片,咱开始用火车拉,到了半路,不通火车,只通汽车,那一车货会被分为很多车……仅此而已,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下,如果IP包被设置了“不允许分片标志”,那会发生些什么呢?对,数据包将被丢弃,然后收到一份ICMP不可达差错,告诉你,需要分片!这个网络中最小的MTU值,被称为路径MTU,我们应该有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发现这个值,最笨的方法或许是先用traceroute查看所有节点,然后一个个ping……编辑本段举例5、到了传输层,也会有一个最大值的限制,当然,对于只管发,其它都不管的UDP来说,不在我们讨论之列。这里说的是TCP协议。说到大小,或许会让人想到TCP著名的滑动窗口的窗口大小,它跟收发两端的缓存有关,这里讨论的是传输的最大数据包大小,所以,它也不在讨论之列。TCP的选项字段中,有一个最大报文段长度(MSS),表示了TCP传往另一端的最大数据的长度,当一个连接建立时,连接的双方都要通告各自的MSS,也就是说,它是与TCP的SYN标志在一起的。当然,对于传输来讲,总是希望MSS越大越好,现在超载这么严重,谁家不希望多拉点货……但是,MSS总是有个限制的,也就是它的值=MTU-IP头长度-TCP头长度,对于以太网来讲它通常是1500-20-20=1460,虽然总是希望它能很大(如1460),但是大多数BSD实现,它都是512的倍数,如1024……6、回到分片上来,例如,在Win2000下执行如下命令:"ping 192.168.0.1 -l 1473按刚才的说法,1473+20(ip头)+8(icmp头)=1501,则好大于1500,它会被分片,但是,我们关心的是:这个数据包会被怎么样分法?可以猜想,第一个包是以太头+IP头+ICMP头+1472的数据;那第二个分片包呢?它可以是:以太头+IP头+ICMP头+1个字节的数据或者是:以太头+IP头+1个字节的数据"(引号内的内容可否在这里不详细阐述,对于1473的数据如何被分为1472和1不是很清楚2010.01.15 13:50)也就是省去ICMP头的封装,当然,IP头是不可以省的,否则怎么传输了……事实上,TCP/IP协议采用的是后一种封装方式,这样,一次可以节约8个字节的空间。IP包头中,用了三个标志来描述一个分片包:1、分片标志:如果一个包被分片了,分片标志这个字段被置于1,最后一个分片除外;——这样,对于接收端来讲,可以根据这个标志位做为重组的重要依据之一;2、分片偏移标志:光有一个标志位说明“自己是不是分片包”是不够的,偏移标志位说明了自己这个分片位于原始数据报的什么位置。很明显,这两个标志一结合,就很容易重组分片包了。3、不允许分片标志:如果数据包强行设置了这个标志,那么在应该分片的时候,…… err,刚才已经说过了。
什么叫做数据包啊
“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有人说,局域网中传输的不是“帧”(Frame)吗?没错,但是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而帧是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 名词解释: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标准,它定义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在其中的每一层定义了针对不同通信级别的协议。OSI模型有7层,1�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OSI模型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低层的1�4层关注的是原始数据的传输;高层的5�7层关注的是网络下的应用程序。 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一些的例子对数据包的概念加以说明:我们在邮局邮寄产品时,虽然产品本身带有自己的包装盒,但是在邮寄的时候只用产品原包装盒来包装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把内装产品的包装盒放到一个邮局指定的专用纸箱里,这样才能够邮寄。这里,产品包装盒相当于数据包,里面放着的产品相当于可用的数据,而专用纸箱就相当于帧,且一个帧中只有一个数据包。 “包”听起来非常抽象,那么是不是不可见的呢?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是可以感知到数据包的存在的。比如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把鼠标移动到任务栏右下角的网卡图标上(网卡需要接好双绞线、连入网络),就可以看到“发送:××包,收到:××包”的提示。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也可以将数据包捕获并加以分析。 就是用数据包捕获软件Iris捕获到的数据包的界面图,在此,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捕获到的数据包的MAC地址、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细节。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网管员就可以知道网络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数据包在活动了。 附: 数据包的结构 数据包的结构非常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在这里主要了解一下它的关键构成就可以了,这对于理解TCP/IP协议的通信原理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包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净载数据”等部分构成。 数据包的结构与我们平常写信非常类似,目的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相当于收信人地址;源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相当于发信人地址;而净载数据相当于信件的内容。 正是因为数据包具有这样的结构,安装了TCP/IP协议的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我们在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网络中其实传递的就是数据包。理解数据包,对于网络管理的网络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