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怎样解决中小企业困局之“留人难”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日前表示,尽管中国经济总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在吸纳就业、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方面没有带来明显影响。同时,在一些地区、一些企业,经常会出现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并存的情况,这是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表现。就中小企业而言,这一矛盾表现得更为明显。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称,在温州等地中小企业整体陷入生存危机的特殊时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温州中小企业凭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后,遇到了转型升级最大的瓶颈与挑战,即缺少高端研发人员与高技能人才支撑。据统计,温州36万家民营企业形成了36个国家级制造业基地,用工缺口在35万至40万之间,占浙江省用工缺口的半壁江山。温州一部分中小企业老板把实业赚来的钱转去炒房、炒煤、炒股,放高利贷,投机的高回报率掩盖了产业空心化的潜在危机,忽视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解决“招工难、用人难、留人更难”
《“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指出,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专校院、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进行联合创新。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开放研发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强化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启动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广泛开展政策法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准则与资本经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曾指出,我国每年新注册的中小企业约为100万户,但净增企业只有40万户左右。对于中小企业“短命”的原因,李子彬认为内因大于外因: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招揽人才、留住人才困难,创新和抗风险能力有限,这些都决定了中小企业整体水平不高。企业内部的问题,只能靠企业自身去认识,去觉悟,去纠错。
李子彬指出,中小企业,顾名思义,规模小、实力弱。一是表现在人才弱,优秀的人才都愿意去大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大企业稳定,待遇高,所以中小企业招揽人才困难。二是表现在资金实力弱。这两个条件就决定了它的创新能力弱。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鲁若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要科学合理,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同时,也应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弥补自身的人力资源短板。在用人过程中,企业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使求职者有归属感,“毕竟在大城市打工的多数人群都属于外地人口,远离家乡,难免感觉孤独。”他表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让企业更加有“凝聚力”。这往往也是中小企业忽略的方面。
职场瓶颈该如何破解?
破解职场瓶颈的方法有两个。
第一,在原工作单位继续工作,不断努力,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让上级赏识。同时,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业务能力和职业资格水平,要和上下级都打好交道,一旦有提拔的岗位出现,让人家第一时间就想到能力出色的你。
第二,跳出原单位,寻找新的职场。可能在原单位,因为人员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导致能力优秀的你无法获得晋升施展才华,那么,寻找新的职场新的突破,可能才会是你突破瓶颈的关键。但换一个新的环境,也要看你的个人能力和适应能力。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破解企业用人难题?
1、建立人员数据库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人才需求系统。定期调查行业动态,了解市场的整体需求和供给,
确定企业未来需求的人才数量。通过建立职位分析系统,对现有人员的盘点,分析人员的素
质与数量是否与业务量相匹配,人才供给的内部开发及外部聘用比例等。
人员数据库是分析现有员工技能的有效工具。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工作能力建立企业人
员储备表,具体包括以前的经历、培训背景、技能证书、职业兴趣、主管的评价等内容。它
是对员工竞争力的一个反映,通过它可以判断哪些员工会被提升或调配。
这样可以保证空缺的岗位有相应数量的员工来填补,而且有合适的人来填补。
根据业务发展制定规划,需要确定的是:什么人才是真正的人才。现在许多企业实行的是绩效导向,谁创造的效益多,报酬就高,职位也越高。如果企业形成业绩就是好员工的价值
导向,一个人品德不好,能力越高,对企业的负面杀伤力也越大。相反,通过数据库发现品
德好,对企业文化认同,有潜能的员工,经过培养和锻炼后,其能力就会飞速提升,成为企
业未来的黑马。因此,企业高速发展,对人员的要求,尤其是品德要求不能降低。
2、做好人员接续计划
根据企业人员的流动率,在规划中建立人才预警系统,对流动性较大的岗位及早做好补充
计划,针对关键岗位,进行业务分解,同时建立后备人员梯队,以避免人员流失,尤其是关
键人员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怎样突破人生的瓶颈?
“人生瓶颈”是指一个人遇到的“关卡”——上不能上,下不能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怎么办?惟有创新才是出路。
很多人不敢创新,或者说不愿意创新,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关于得、失、是、非、安全、冒险等价值判断的标准已经固定,这使他们常常不能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举一个例子,假如有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赢80块钱,有85%的机会赢100块钱,但是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会选择最保险安稳的方式——选择80块钱而不愿冒一点险去赢那100块钱。可如果换一下来设定这个问题,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输掉80钱,有85%的机会输掉100块钱,但是也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输。这个时候,人们都会选择后者,赌一下,说不定什么都不输。
这个例子使我们明白,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性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手畏脚。而一旦我们把同一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新的成功。
其实许多最有创意的解决方法都是来自于换一个角度想问题,甚至于最尖端的科学发明也是如此。所以爱因斯坦说:“把一个旧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创意的想象力,这成就了科学的真正的进步。”
著名的化学家罗勃·梭特曼发现了带离子的糖分子对离子进入人体是很重要的。他想了很多方法以求证明,都没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不从无机化学的观点,而从有机化学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才得以成功。
当然,作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财富和梦想的普通人,换一下想问题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也是不可估量的。
麦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欢跟随工作而来的丰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有只增不减的特点。
但是,另一方面,他非常讨厌他的老板,经过多年的忍耐,最近他发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决定去猎头公司重新谋一个别的公司高级主管的职位。猎头公司告诉他,以他的条件,再找一个类似的职位并不费劲。
回到家中,麦克把这一切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个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如何重新界定问题,也就是把你正在面对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考虑,把正在面对的问题完全颠倒过来看——不仅要跟你以往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课的内容告诉了麦克,这给了麦克以启发,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浮现。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不久,他的老板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他的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老板对于自己现在的工作也厌倦了。所以没有考虑多久,他就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结果他目前的位置就空出来了。麦克申请了这个位置,于是他就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麦克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个新的工作,以躲开令自己讨厌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结果,他不仅仍然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令自己烦心的老板,还得到了意外的升迁。
一些专家在研究汽车的安全系统如何保护乘客在撞车时不受到伤害时,最终也是得益于换一角度想问题。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汽车发生冲撞时,如何防止乘客在汽车内移动而撞伤——这种伤害常常是致命的。在种种尝试均告失败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再去想如何使乘客绑在车上不动,而是去想如何设计车子的内部,使人在车祸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结果,他们不仅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而且开启了汽车设计的新时尚。
其实我们常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比如说,一个年轻的妈妈想对刚买的婴儿床做一下改造,使它能和自己的大床并在一起,这样就可以省去夜里的担心和麻烦。结果,在她想拆除小床的护栏时遇到了麻烦。她想按照床的设计,保留一个可以上下伸缩的护栏,拆除一个固定的护栏,可是那个固定的护栏还起着床的支撑作用,一拆掉,整个床就散了,这件事只好不了了之。直到有一天,站到床的另一面,这位妈妈才突然发现,由于小床和大床并在了一起,所以有没有移动护栏都是无所谓的,而这个护栏并不起支撑作用,拆了以后,小床依然牢固,这个问题就得以解决了。如果她不换一角度,她可能总也看不到这一点,而使自己陷入烦恼。
在现实的生活中,当人们解决问题时,时常会遇到瓶颈,这是由于人们只在同一角度看问题造成的,如果能换一换视角,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换一角度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改观,创意就会变得有弹性。记住,任何创意要是能转换视角,就可能会有新意产生。
人生遭遇瓶颈该怎么破局?
突破瓶颈期的参考方法:
1、“温水煮青蛙”的原理,我们在已经适应的环境下不会感到不适,但是环境是在慢慢发生变化的,我们不能等到环境的量变足以引起质变的时候再谋求改变与突破,那时候可能为时已晚。
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有危机感,要懂得“居安思危”的千古名训。在遇到瓶颈期之前,我们就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这就要求不断克服人与生俱来的惰性。
这一条是总纲,必须首先要弄明白的道理。
2、要善于学习,不断接触新的资讯和新鲜事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不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转圈圈,要拓宽眼界。
现在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各类社交软件诸如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等,都能帮我们更快获取到更新的资讯;其次,网上还有各种付费课程,无论你身处何种领域都能找到相应的领域课程进行学习,要持续有效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要多读书,更要善于读书。读书或许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用,但是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两点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分析问题。
任何问题的答案都潜藏在细致入微的分析中,一步一步分析到最后,问题的答案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读书和写作正好可以锻炼我们这方面的能力。
所谓读书,不是要你死读书,或者读死书。要学会总结书中的观点、洞察作者的思路和想法。把学到的东西化为己用,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碰到瓶颈的时候,用自己所学化解之。
闲书要读,专业书籍更是不可少,专业书籍能够直接帮助我们提升某一领域的能力,可以延缓瓶颈期的到来。
3、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延缓瓶颈期的到来,但是你会发现自己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滞不前。这跟知识和技能无关,而是我们的思维受限了。
我们的思维就像一个圆圈,我们始终在这个圆圈内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果在现实中,我们要更多地面对圆圈外的问题,此时就会出现瓶颈。
该怎么办呢?我们只有站在更高的维度上,才能解决固有思维外的问题。比如用二维思考模式,就很难解决三维世界的问题,只有利用三维模式才能解决三维世界的问题。当你拥有了更高的思维模式后,你会发现以前用低维模式解决的问题,只要加上一个变项,可能解决起来更简单。
但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很难改变的。必须通过刻意训练才能提高,而这是一项专门的课题,网上有专门的课程介绍,限于自己的水平,这里不详述。
4、主观上不要自我设限,自我设限很容易步入瓶颈期。这点在中年以后的人群中尤甚,认为自己精力不济,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故而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始终局限于自己的领域和职业范围内。
人,活到老学到老。年龄不能成为停滞不前的借口,张三丰在百岁高龄还能悟出武林绝学---太极拳,你还有什么理由把年龄和精力作为固步自封的借口?
5、当面临瓶颈期的时候,要不骄不躁,发脾气抱怨是没有用的,静下心找到阻碍自己发展的原因所在。积极的心态更容易帮你找到正确的方法度过瓶颈期。
很多人面临瓶颈期的时候喜欢从身外找原因,抱怨社会不公、嫉妒末学后进,甚至以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去解决问题。殊不知出现瓶颈期的真正原因在自己身上。
所以,在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我们要多从自身找原因。把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细化下去,你就会发现问题之所在,而这也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关键还在于身体力行,只有提升自己的修为才能化茧为蝶,突破瓶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