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影响和制约我们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什么?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
在思想观念上,科学发展的理念不牢。有些官员信奉“数字出官”,不重实绩重数字,为了彰显政绩,不经过科学论证,不切合本地实际,乱拍脑袋乱定指标;一些地方政府法制观念淡薄,为了招商引资极力取媚于客商,不惜牺牲法律尊严,给予客商“法外治权”;有的领导干部存在“先发展、后科学”的模糊认识,在“大干快上”心理的推动下,对于违规违法项目,或是未批先建,或是越权审批,或是违反“三同时”制度,或是被责令停止建设和限期改正后继续建设和运行;有些地方“擅长”于“一手硬、一手软”,而不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往往是“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生活,重人治、轻法治,重开发,轻环境。”
在发展方式上,粗放式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表现在需求结构方面,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较低。由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还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表现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表现在要素投入方面,不少地方依旧较多地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换取高增长,科技、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旧处于低水平状态。
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一些领导干部的作风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干扰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有的领导干部精神状态不振,思想解放不够;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作风不良、为政不廉;有的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浮夸、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近期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山西“9·8”尾矿溃坝重大责任事故等,都有这方面的教训。
在体制机制上,一些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十分突出。进入新阶段以来,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开始凸现。比如,表现在经济体制方面,改革攻坚乏力,制度创新明显不足;表现在行政体制方面,政府自身定位角色不清,常常出现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表现在干部考核体制方面,干部考核体系科学性不够、操作性不强、用人导向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甚至相违背,等等。
上述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我们就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新挑战,就难以肩负起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崇高使命。为此,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着力改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发展观必然导致错误的决策和行动,错误的决策和行动又势必会影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扭转错误的思想观念。一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认真查找思想上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问题,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制约发展难题的自觉性。二要进一步在实践中解放思想,自觉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的思想,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观念;破除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观念;破除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三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正确把握发展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创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环境的问题。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不仅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道路上要根本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持经济增长的老路子,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国际环境上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着力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应坚持一切工作都要求真务实,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这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着力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把作风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要将作风建设与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结合起来,防微杜渐,从具体事情抓起,坚决纠正各种不廉洁行为;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模范实践者。二是切实改进党政机关作风,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认真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规定;严格控制公务消费,规范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逐步完善并认真执行住房、医疗、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和秘书配备等方面的规定;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学风和文风。三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这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大力度纠正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着力解决好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方面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纠正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强化行业监管,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
要着力消除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各个方面的工作,关键的一条,还是要完善制度、体制和机制。一些体制机制之所以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障碍,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力度不够,要破除这些障碍,也必须靠深化改革来解决,这就要着力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深化价格体制和财税金融投资体制等改革。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和付出的代价;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等内容,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之中。同时,还要完善监督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
如何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要用新发展理念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下为具体分析:
1、用新理念推动创新发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需要创新。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从根本上说是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两个基本手段,前者的重点是解决结构性问题,后者的重点是解决总量性问题。在不同阶段,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取决于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应对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的长期目标,是要通过改革创新释放经济潜在的总供给能力,提升供给系统满足需求的能力与水平,从根本上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企业整体竞争力。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有底线思维,要坚决守住增长和民生两条底线,瞄准既能有效提高供给也能在短期增加总需求的领域精准发力。要以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2、用新理念推动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需要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力。“十三五”时期,中央提出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水平,要让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意义重大。从供给看,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对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从需求看,对扩大消费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这个目标,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解放生产力。在这一新形势下,土地问题成为焦点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推进好农村这一重大改革创新,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3、用新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底线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当前,全球产业链面临绿色重构,我们要积极主动应对绿色化挑战,遵循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抢抓未来发展新机遇的重要手段。
4、用新理念推动开放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我们既要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要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努力在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用新理念推动共享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时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制度设计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贫困人口脱贫,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应该属于市场做不了或市场做不好的领域。因此,补短板的制度设计需要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解决好政府缺位和不到位问题,补上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缺位,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央要求,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
A、把握发展规律;B、创新发展理念;C、转变发展方式;D、破解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