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软件

破解软件,破解密码,破解工具,破解论坛,破解技术

孔子和老子聊天记录(老子与孔子对话)

本文目录一览:

孔子与老子是否真有过那么一次对话?如果有,对话的内容是什么?

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在历史上孔子和老子究竟见过几次,两人之间有什么交流?

孔子,公元前551年生,中国儒家学说创始人。老子,公元前571年生,中国道家学说创始人。作为中国本土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学派,又难得二位祖师是同一时代之人,年岁只相差20,所以他们的会面意义非常之重大,是历史性的。但由于史载不详,年代久远,关于二人到底见过几次面,谈了些什么,却成了历史悬案。

《史记》明确记载的二人会面记录只有一次,即“孔子适周问礼”。《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史记·孔子世家》亦载: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 ‘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这一次孔子前去拜访老子,是由他的弟子南宫敬叔奏请鲁君批准,而且鲁君还特意赠送了他们车马仆役,不大不小算是个国际事件。可能因为知道的人比较多,故而流传了下来。时间大概是在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子三十二岁左右的时候。

因为在鲁昭公二十二年,周王室就发生内乱,两个王子自立为王,纠结两派王党互相打了五年之久。到了鲁昭公二十六年,周王室王子朝失势外逃,“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把周朝图书馆都搬到楚国去了。老子这个馆长自然也就没法做了,免官归居于陈。所以孔子要想适周去向老子问礼,只能发生在这个时间之前。

也有学者认为,这一次拜访当发生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三十四岁之时。因为根据《礼记·曾子问》中孔子的自述,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候,曾经跟随老子“助葬于巷党”,路上发生了日食。而《春秋》记载,发生日食的时候刚好是昭公二十四年。

徐复观教授认为,《礼记》编定于汉朝,儒道两家的对立,已甚为明显。所以《曾子问》中记载之事,应该确实是传自于先秦文献,确有其事。否则汉初儒家,又何肯将其杂入,以长他人之志气呢?

但是要注意的是,《礼记》中记载的问礼之事,老子答复颇为耐心细致。孔子三次转述“吾闻诸老聃曰” ,涉及到了天子国君丧礼程序和方式,鲁公伯禽对待三年之丧的态度,周公、史佚处置下殇的先例。尤其是孔子还回忆“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 ,老聃亲自指点他如何在日食时处理灵柩的行止进退。同时也可见老子在礼制上的博学。

然而,《史记》中记载的这次会面,孔子向老子问礼时,老子却完全变了一个态度。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

老子直接说“礼”只不过是死人留下的东西,早就已经过时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又怎么还可能耐心地去教授孔子礼制呢?可能连谈都不愿意多谈吧!因此,就有学者再往前考证,发现鲁昭公七年,也就是孔子十七岁的时候,也发生过一次日食。而且巷党是鲁地,《水经注·渭水注》也记载: “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

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在什么上有记载?

一 、《庄子.天道》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音凡,演绎)《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为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晨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音义通竭)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译 文

孔子要西行把自己著作存入王室经典中,子路出主意。

子路说:“听说王室征藏著作的官员中有老聃君,他被免职后归居此职。先生想藏书,不妨用旧关系找找他。”

孔子说:“好吧。

孔子去洛邑王城见到了老聃君,但老君不同意。于是,孔子便演绎鲁国君《十二经》以说服老君。老君打断了孔子的论述。

老君说:“太繁琐!想听听论述的要点。”

孔子说;“要点在仁义。”

老君说:“请问:你说的仁之义是人的本性吗?”

孔子说:“当然是。治人君子不帮助人他的法则不能成功,不讲信义他的法则也不能生存。助人的义,是真正的人性,难道还有别的说法吗?”

老君说:“请问,用什么操作仁义?”

孔子说:“不偏不依便待物和悦,爱已爱人便没有私心。这些,就是仁义的情分。”

老君说:“这意见几乎是结论。你的这个‘兼爱’太迂腐了!所说‘没有私心’的话,也是掩盖自己的隐私。你想要使社会没有传统、失去导向吗?科学天地的日月原来就在那里明亮,天上的星星原来就在那里排列,鸟兽原来就在那里群居,树木原来就在那里耸立。你的立论应该放开这些准则去作为、遵循规律而导向。已经这样做了,又何必力举仁义大旗,既鼓动活人进取又要模仿死人的路径呀!想想你的主张,实在是乱伦了人的本性啊!”

  • 评论列表:
  •  辙弃并安
     发布于 2022-06-29 03:31:56  回复该评论
  • 为明显。所以《曾子问》中记载之事,应该确实是传自于先秦文献,确有其事。否则汉初儒家,又何肯将其杂入,以长他人之志气呢?但是要注意的是,《礼记》中记载的问礼之事,老子答复颇为耐心细致。孔子三次转述“吾闻诸老聃曰” ,涉及到了天子国君丧礼程序和方式,鲁公
  •  痴者粢醍
     发布于 2022-06-29 03:59:18  回复该评论
  • 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老子直接说“礼”只不过是死人留下的东西,早就已经过时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又怎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