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家长群发错了信息怎么补救
在使用微信时,常常会有几个聊天同时进行的情况。但是这样也容易导致消息错位,发错消息可是很尴尬的。当然,甚至还有可能是点错了发送了毫无意义或者不文明的信息等。那么微信群消息发错怎么办呢?有什么补救之法吗?
撤回消息法
微信群里发错信息在两分钟之内是可以撤回的。
方法如下:
1、以“表情”为例,在群里发错了一个表情。
2、长按此表情,点击撤回这个选项。
3、可以看到在群里显示“你撤回了一条消息”,表示此消息删除成功。
这个方法仅限刚发出消息,时间没有超过两分钟,如果超过两分钟,发在群里的消息是删除不掉的。
解释说谎法
其实发错消息是很常有的事情,如果不是太大的错误,直接给群友解释一下就好了。大家都能很简单的理解你的。当然,这里教大家的是,如果发送了什么让人伤心的话,或者不文明的字眼,你可以假装身边有个很淘气的朋友在玩你手机,然后跟别人解释是个玩笑。或者更甚,直接表示你被盗号了!这些都能一定程度缓解尴尬。
以上就是关于微信群消息发错怎么办的一些小知识。其实微信自带了消息撤回功能,也非常方便,一般情况都是可以撤回发错的消息,而且沐鸣登录 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消息也不会被太多人看到。所以不必太在意的。
家长群里的奇葩,发错图片的是不是只算低段位?
每一个孩子在第一次去上幼儿园的时候,内心都是充满了恐惧、无助,而这个时候,做家长也无能无力,因为上幼儿园是每个小孩子的必经之路,上他们成长道路上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
而家长为了放心,都请老师把孩子平时在学校的一些生活拍下来,发给他们看。老师当然也不会拒绝家长,为了更方便家长之间的沟通,老师都会建一个家长群。老师会在家长群里发一些孩子平时的生活照,比如说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候。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很好,不要太过担心。
就这样家长群展开了辩论赛,而老师也不断地接到了女生家长的电话。家长质问老师,孩子还没入学的时候不是说好男生女生分开睡,现在怎么变成“男女混住”了。就这样家长议论纷纷,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知道你支持哪边呢?
其实大部分幼儿园都是男生女生一起睡的,很少有分开睡的情况,原因有以下这些
节约成本
男生和女生一起睡,可以大大减少成本。如果分开睡,就需要再多出一间房间,装修成本大大增加。
方便老师管理
幼儿园的老师需要管理很多的学生,如果说男女分开睡,就需要更多的老师,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成本,老师管理起来还特别不方便。
其实小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我们小时候也会更隔壁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睡觉,小孩子不会考虑那么多。但是其实,孩子到了3岁,已经开始有了性别之分,而且这个时候,孩子的性意识已经开始萌芽。
孩子到了3岁,已经开始会观察异性的不同,甚至,这个时候,小孩子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所以,孩子到了3岁,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对孩子进行一些基本的性意识教育。而幼儿园这种“男女混住”的做法,虽然说是常见的,但是其实从侧面来讲,是学校忽视了孩子的性教育。
有种“手误”叫在班级群回信息,家长打错字,一串爹妈被带歪,你怎么看?
对于那位开错头的家长而言,这可能就是一种莫名的尴尬了,因为班级家长群,每天总是会重复着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便是“复制粘贴和+1”;再加之绝大多数家长平常都很忙碌,所以部分人群在看到群中消息的时候,一览而尽之后,便会紧随其后+1。殊不知,偶尔带头的那位家长,也有打错字的可能性,这样便会导致一串爹妈被带歪,场景好不尴尬。
拿我个人生活来举例子,经常面对班级群里的导员和班长消息,同学们也都是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班长偶尔发消息艾特全体成员的时候,很多同学连看都不带看一眼消息内容,并会在底下扣1或者回复收到,总归特别随意,既然你要求我们收到请回复,那我们回复就好。也正因为如此,班级群里时不时也会发生一些尴尬,但绝对不比家长群幽默。
(一)把“自身”输成“自杀”,玩笑开的有些大了!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疫情突发于湖北武汉,因为疫情的突发性和严重性,所以当即政府便决策进行封锁。全国所有学校在2020年上半学年,都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幼儿园、中小学乃至所有高校,都摁下了开学返校—线下教学的暂停键,开始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停课不停学运动”,不仅如此,家长还要在群里面汇报一家人的体温状况。
汇报体温格式如下:某月某日,体温xx,无咳嗽等其他不适症状,并未有过外出经历,自身在家隔离xx天。因为汇报内容当中涉及到了“自身”两个字,所以便闹出了接下来的笑话。某位家长次日凌晨六点进行一如既往的汇报,应该是没有检查、马虎粗心的原因,竟然将“自身在家隔离”,输错成了“自杀在家隔离”。
其他家长见有人已经汇报体温状况之后,原封不动的把第1位家长的内容格式复制下来,然后粘贴在自己的粘贴板上,把当中涉及到的体温度数根据自身体温进行修改,然后一键发送。班级群共有六七十号家长,几乎在短短时间之内,六七十条包含着“自杀”字眼的消息便轰炸了班级群,你说当时这幅场景尴不尴尬?
(二)老师在家长群少报家门,复制粘贴党糗大了!
姑姑家的女儿在上初中二年级,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和汇报不完的作业完成情况。初二下半年的时候,妹妹原来的班主任因为生育问题辞职半年,所以当时教务处便给妹妹的班级调换了一个新班主任。这位新来的班主任,同时也是这个班级的语文老师,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免不了和学生的家长们进行沟通交流。
新任班主任被拉到家长群之后,开门见山便亮明身份:“大家好,我是初二5班新来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大家可以尝试着猜想接下来的场景,如果这位新来的老师能将“兼”转换成“兼任”的话,那我想家长们应该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次问题。可尴尬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随后几位家长便竞相呼应:“兼语文老师好”,老师见状,紧跟一句:“忘了告诉大家,我姓廉”。
“廉”和“兼”除了外在的宝盖头,如果不仔细严加检查的话,在当时那种家长们竞相呼应的狂轰滥炸情况下,又有谁会注意到这位新老师的后边补充呢?于是乎,五六十位家长一直在后边+1,放眼望去,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兼语文老师好”,有些家长后面还加上了一些玫瑰表情和祝福语,可问题是主语都表述错误了。
(三)一失足成千古恨,回答根本不对问题!
当你习惯性地你问候别人一句“吃饭了吗?”那别人肯定也会习惯性地回复一句:“吃了或者没吃”,紧接着也会礼貌性的反问一句:“你吃了吗?”这大概就是正常人交流的常用语,但如果碰到那些反应慢,或者脑子缺根弦的人,很有可能就会出现那种文不对题的情景,比如家长群里的一件尴尬事情。
家长群每天都会有不断的催作业消息和汇报作业情况的消息,之前碰到一位家长,被老师在家长群里催作业之后,可能当时同学家长真的正在吃饭,或许该同学家长的表达能力欠佳。竟然真的就在群里回复:“老师,孩子正在吃饭呢,你能让他好好把饭吃完吗?”老师当时没有回复,恐怕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紧接着老师又催更了几位作业没有完成的同学,没想到竟然遭到了几位家长清一色的回复,都是那句“老师好,孩子现在还在吃饭,你能让他好好把饭吃完吗?”当时看到这种现象,真不知道家长群里的部分家长对老师多么仇恨,可这种事儿也不能赖到老师头上啊,老师也是好心好意,当然家长的心情老师也能理解。
可想而知,以上的这几种情景,在身为当事人眼中的你,如果身处当时到家长群里,你究竟会有种怎样的体验?是不是除了尴尬就没有别的滋味了?
微信群里的发错的消息如何彻底删除
微信群里发错信息只能在两分钟内撤回删除。
微信群里发错信息撤回删除的步骤为:
1、打开微信软件,登录自己的需要删除的信息的微信号;
2、进入群消息的聊天记录页面;
3、进入之后找到需要撤回删除的信息;
4、找到后长按此条消息;
5、出现撤回选项之后点击,则可以撤回删除此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