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有哪些著名的黑客入侵案?
“CIH病毒”事件,是一位中国台湾大学生所编写的,全球不计其数的电脑硬盘被垃圾数据覆盖。“梅利莎病毒”事件,1999年3月,梅利莎登上了全球报纸的头版。
找一些著名黑客的故事!
世界十大黑客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之:李纳斯
Linux这部史诗发端于赫尔辛基。似乎天下的黑客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创作源程序,李纳斯也不例外。他的家就在离市中心不远的Kalevagatan(与卡勒瓦拉很相近)大街。这是一个19世纪的建筑与现代化平房交相呼应的地方。李纳斯与妻子住在这里。他的家很像是大学生的集体宿舍,楼梯下总放着一排排自行车。
李纳斯本人看起来就像一名学生,而不像道士。他中等身材,浅褐色头发,蓝眼睛,目光透过镜片直直地射向你,只有浓密的眉毛是黑色的,衬着一张孩子气的脸庞。他的房间四周排列着许多书籍,里面布满了油画和各种装饰品,相当低廉的窗帘,两把扶手椅之间挂着发干的鳄鱼皮,房间里还有两只目空一切的猫和几台计算机:三台PC,一台Power Mac,还有三台从DEC借来的基于Alpha芯片的微机。它们不起眼地布置在房间的角落中。另外一样很有意思的东西不易察觉:那是一根将计算机连到缁安遄�牡枷撸�馐峭ㄏ蚧チ��?56K的专线,由当地的一家ISP安装并承担费用,它是对这位Linux道士的象征性奖励。
主要成就:好像是谈论梦想,又好像是“X档案”中的一段情节。一个21岁的芬兰大学生,在学生宿舍里写了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Linux,然后公布于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程序员为之增补、修改和传播,短短几年就拥有了1000多万的用户,成为地球上成长最快的软件。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黑客。Linux内核的发明人及该计划的合作者。托瓦兹利用个人时间及器材创造出了这套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内核之一。使自由软件从产业思想运动演变成为市场商业运动,从此改变了软件产业,乃至IT产业的面貌。
十大老牌黑客之:沃兹尼克
在硅谷,一个人要赢得好名声远比赢得大把的钱财要困难得多。因为财富是声名鹊起的基本条件。而要赢得财富,就必须勾心斗角,逐利而去。因此无论是苹果的乔布斯、Oracle的埃里森还是英特尔的葛鲁夫,都只能在当地获得毁誉参半的名声。但是,如果在硅谷还有唯一一位大家公认的“好人”,那么这个人肯定非沃兹莫属。
这位当年的技术天才,淡泊名利,性格纯朴,早早离开了热闹的中心。这也注定了他必然与计算机业沿着不同的路线,书写各自的历史。现在,昔日的战友乔布斯又在叱诧风云,而他则过着自己安静的生活。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丹尼斯.利奇和肯.汤普生
不可思议的是,当初这个操作系统的诞生,并不是为了把它推向市场,甚至不是为了让更多人使用,而仅仅是作者为了便于自己使用,而且初衷是为了自己更方便地玩游戏。连Unix这个别扭的名字,也是对早期一个名为Multics操作系统开玩笑的称呼。在后来的获奖答谢中,作者之一的丹尼斯.里奇坦然说:“我们的目的是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工作环境,当然也希望大家都能喜欢它”。
然而,在这不经意间,奇迹诞生了,再一次验证了IT业的创新往往是兴趣,而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钱使然。经过10年的内部使用,于70年代中期开始。Unix第一次公诸于世,就慢慢走向成功,震动整个计算机业。1969年开始工作时,里奇和汤普生根本没有想过要掀起业界的狂热,在1974年以前,他们甚至没有发表过任何关于项目的消息。而当Unix露面时,他们还惊奇于会引起如此大的兴趣。他们并没有积极推销,大学、研究机构可以免费使用,而且还提供源代码。
主要成就:贝尔实验室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工作组的创造力的推进剂。里奇和汤普森在1969年创造了UNIX, UNIX是小型机上的一个一流的开放操作系统,它能帮助用户完成普通计算、文字处理、联网,很快成为一个标准的语言。
鲜为人知的事实:由汤普森和他的贝尔实验室的同事罗布.派克(Rob Pike)创造的Plan 9,是由UNIX衍生的下一代操作系统
十大老牌黑客之:斯托曼
主要成就:老牌黑客。1971年,斯托曼在街上找到一份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作。当时他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后来,斯托曼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打破了软件是私有财产的概念。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1969年在IBM纽约科学中心,时值16岁。自己独特的黑客工具:在上世纪80年代,斯托曼不拿MIT的薪水但继续在其中的一个办公室工作。在那里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GNU--GNU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鲜为人知的事实: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24万美元天才奖。
十大老牌黑客之:约翰.德拉浦
主要成就:发现了使用(“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盒里作为奖品的哨子(向电话话筒吹声)可以免费打(长途)电话。Cap’n Crunch给几代黑客引入了“盗用电话线路”打(长途)电话的辉煌思想。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青少年时期,试图使投币式公用电话确信得到他的硬币和接通他的电话。
自己独特的工具: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盒里的玩具口哨,能够产生2600赫兹的音调,这是(让电话系统)开启一个(电话)呼出的蓝匣子(用这种装置侵入电话系统),用户就也可以免费地打(长途)电话。(随后的奥斯卡梅耶韦纳Oscar Meyer weiner口哨也曾一度获得电话飞客们的青睐)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之:米特尼克
主要成就:他是第一个在美国联邦调查局“悬赏捉拿”海报上露面的黑客。他由于只有十几岁,但却网络犯罪行为不断,所以他被人称为是“迷失在网络世界的小男孩”。
米特尼克的圣诞礼物来自联邦通信管理局(FCC)。FCC决定,恢复米特尼克的业余无线电执照。从13岁起,无线电就是米特尼克的爱好之一。现在,他仍然用自制电台和朋友通话。他认为,正是这一爱好引发了他对计算机黑客这个行当的兴趣。不过,这份执照恢复得也并不轻松,他必须交付高达16,000美元的罚款。“这是世界上最贵的一份业余无线电执照,米特尼克说,‘不过我仍然很高兴。’”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之:雷蒙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辩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目前,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之:卡普尔
1971年,卡普尔从耶鲁大学毕业。在校期间,他专修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计算机学科。也就是在这时他开始对计算机萌生兴趣。他继续到研究生院深造。20世纪60年代,退学是许多人的一个选择。只靠知识的皮毛,你也能过日子。那些年里,卡普尔1年可以挣1.2万美元。他漫无目标地在游荡,正如他后来描绘自己这一时期的生活时所说,他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吉普赛人”。
主要成就:在80年代中期,卡普尔与盖茨是美国软件业的双子星。1982年创办Lotus公司,并担任CEO。推出个人电脑“杀手级应用”软件Lotus1-2-3,1985年,Lotus员工已达千人,是当时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直到1988年4月,微软才超过Lotus,成为头号软件公司。卡普尔发起创办的电子边疆基金会(EFF),维护黑客利益,被称为是计算机业的美国公民自由协会(ACLU)。卡普尔也因此成为80年代和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人物和黑客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卡普尔是硅谷黑客理念的真正体现:反对公司、不裱�髁骶�瘛⒏挥写丛臁⒊缟谐鍪馈8谴脑蚴窍执�诳偷奶逑郑�肟ㄆ斩�纬上拭鞫哉铡8谴氖欠椿�降男は瘢���郧浚��秩胧溃�非罄�妫��墓�疽惨匝怪谱杂啥�晒Γ�霾�舐�⒈孔尽⒋看庖陨桃登��牟�贰S胨�啾龋�ㄆ斩��且晃幻窦涞挠⑿邸6�谴脑蚴侵髁魃缁岬挠⑿邸?/P
十大超级老牌黑客:莫里斯
主要成就:这位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首席科学家的儿子,康奈尔大学的高材生,在1988年的第一次工作过程中戏剧性地散播出了网络蠕虫病毒后,“Hacker”一词开始在英语中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在此次的事故中成千上万的电脑收到了影响,并导致了部分电脑崩溃。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在家里。莫里斯的父亲曾从NSA带回把一台原始的神秘的密码机器到家里。它成为一家人的谈资。
1988年冬天,正在康乃尔大学攻读的莫里斯,把一个被称为“蠕虫”的电脑病毒送进了美国最大的电脑网络--互联网。1988年11月2日下午5点,互联网的管理人员首次发现网络有不明入侵者。它们仿佛是网络中的超级间谍,狡猾地不断截取用户口令等网络中的“机密文件”,利用这些口令欺骗网络中的“哨兵”,长驱直入互联网中的用户电脑。入侵得手,立即反客为主,并闪电般地自我复制,抢占地盘。
当警方已侦破这一案件并认定莫里斯是闯下弥天大祸的“作者”时,纽约州法庭却迟迟难以对他定罪。在当时,对制造电脑病毒事件这类行为定罪,还是世界性的难题。前苏联在1987年曾发生过汽车厂的电脑人员用病毒破坏生产线的事件,法庭只能用“流氓罪”草草了事。
1990年5月5日,纽约地方法庭根据罗伯特.莫里斯设计病毒程序,造成包括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军事基地和主要大学的计算机停止运行的重大事故,判处莫里斯三年缓刑,罚款一万美金,义务为新区服务400小时。莫里斯事件震惊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而比事件影响更大、更深远的是:黑客从此真正变黑,黑客伦理失去约束,黑客传统开始中断。大众对黑客的印象永远不可能回复。而且,计算机病毒从此步入主流。、
注:匿迹 希望称为第11位
找一部美国电影的名称?黑客电影
《虎胆龙威》,没错,虎胆龙威 4 Die Hard 4 (2007)
片 名 Live Free or Die Hard
年 代 2007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惊悚
IMDB评分 8.4/10(5,169 votes)
导 演 伦·维斯曼 Len Wiseman
主 演 布鲁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李美琪 Maggie Q
贾斯汀·朗 Justin Long
简 介
这是《虎胆龙威》系列特别营造的一个惯例:约翰·迈克莱恩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方,然后被迫卷进一系列的麻烦之中。话说不知道是哪一年的7月4日,恰好是一个周末,虽说纽约警察约翰·迈克莱恩正在度假中,可是他还来不及和他那已经上大学的女儿露西道别,就被总部的电话叫走了,他接到一个任务:逮捕黑客马特·法莱尔,然后送到FBI那里接受审讯……怎么看这都是一件稀松平常的案子,可是你不要忘了约翰那天生吸引麻烦的体质。约翰刚刚抵达马特的公寓,就像触动了什么机关似的,各种各样的混乱接踵而来。
在马特的帮助下,约翰那不太灵光的脑袋终于开始慢慢理解自己身边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原来,不知道来自于何方的一股攻击力量,正在侵蚀着美国的计算机系统,一旦成功,整个国家都将陷入停顿的可怕状态。当然,这个计划背后肯定有一个神秘人物,只是FBI没办法确定这位神秘人的具体位置。
制造这场混乱的幕后黑手就是托马斯·加布里埃尔,他为约翰准备了一大堆机关障碍,包括绑架他的女儿露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避免这个警察插手自己一手策划的惊天大计划。要说计算机啊网络啊,可都是约翰的死穴,虽然不至于一窍不通,也八九不离十了。好在虽然一路连滚带爬,约翰却没忘记自己的任务,将马特牢牢地带在自己身边,于是这位年轻的黑客小伙子,就成了这一次约翰身边最得力的帮手。
一句话评论:
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这位性情乖戾、脾气暴躁的纽约警察,就像一个你许久不曾想起的老熟人……他可能更老、更秃了,穿衣的品味也下降了,可是他仍然能够带给你无限的惊喜。——《电影沙龙》
影片中那些真实的动作场景,要比靠电脑完成的更精彩、更真实。——《滚石》
影片可能没第一集那么好,不过也差不多了。——《多伦多之星》
拍摄了四集故事之后,约翰·迈克莱恩的“不死身”更像是一个笑话,其实他就是一名变相的超级英雄,否则怎么会被五辆汽车压在下面,却仍然能够活命?——《费城每日新闻》
幕后制作:
【真的死不了?】
“在我生命中剩余的时间里,只需要时不时地拍一部《虎胆龙威》--相信我,这个角色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容易演的。光靠这一个系列,我就能维持现在的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制作一部布鲁斯·威利斯式的标准动作电影感到兴趣缺缺,可以说我对此感到厌烦了,相信观众也和我有着一样的感觉。”--这就是布鲁斯·威利斯在2003年说过的话,绝对地有的放矢,话中透出了对自己未来充分的自信,同时也是对既定命运的公然挑衅,体现出说话者浑然天成的一身正气……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威利斯貌似不经意的一句“我很愿意接演《虎胆龙威4》”,就让这一切都变成了一堆狗屎。
虽然2004年就让你看出了苗头,但影片最终却是在去年9月正式开拍的,“约翰·迈克莱恩”这个名字还是绝对的金字招牌,这期间导演倒是兜兜转转颇经历了一番波折,出现了一系列真真假假的名字:弗朗罗·斯利、安东尼·福奎阿、吕克·贝松……但这些名字加在一起都不若《虎胆龙威》系列第一集和第三集的导演约翰·麦克蒂尔南的出现让人为之一振。怎奈这个老头太不争气,去年4月,FBI就一件好莱坞私人侦探窃听的案子找他调查情况,结果麦克蒂尔南因做假证已经被正式起诉,难免一场牢狱之灾……所以导演的位置最终落在了经验值相对不足的伦·维斯曼身上,他只有34岁,娶了个好莱坞美女凯特·贝金赛尔当老婆,惟一的作品是两部《黑夜传说》。
随之而来的,就是影片副标题的传闻满天飞:什么“战争中的男人”、“4.0”、“重新启动”……最后它们统统为“为自由而活”扫清了道路,这个标题来自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政府大厅里的名句--如果你去过《虎胆龙威4》的片场,就知道这个标题根本就是电影公司一厢情愿的垄断行为,因为摆在监控器面前的导演椅背上,一直贴着“重新启动”的Logo。拿钱的才是老大,这是自古以来恒久不变的真理,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20世纪福克斯这种大老板在背后撑腰,鉴于新奥尔良被飓风亲密接触,伦·维斯曼才能眼睛都不眨地删掉了已经拍好的洪水来袭的场景。
【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方】
众所周知,《虎胆龙威》系列一贯以“拳拳到肉”的实战型动作戏标榜自己,拒绝使用如今已经在好莱坞盛行到平常事的CG特技,再加上约翰·迈克莱恩碎嘴的冷嘲热讽,已经成为动作电影领域一个屹立不倒的旗帜,是现代流行文化中最坚强、最可爱的英雄人物之一。
正好影片所遵循的“实战主义”也与布鲁斯·威利斯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他似乎早就预计到自己迟早会重拾约翰·迈克莱恩,一个曾经重新定义了好莱坞动作英雄的标志性角色,他表示:“这里最让我感到兴奋的,就是约翰并非一位超级英雄,他没有特殊的力量和能力,只是一名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普通警察。虽然我们在动作场面上也下过不少功夫,让这个故事一集比一集精彩,但在我看来,这个系列影片真正吸引观众的,还在于约翰本人那种吸引麻烦的能力和与众不同的幽默感。这么多年来,《虎胆龙威4》一直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但只有在约翰具备了两个最重要的特性时,拍摄这部影片才有意义:约翰确实非常爱他的家人和国家,但他更恨那种对弱者下手的无耻之徒。虽然一直存在,不过到了第四集,约翰的这种性格可能会变得尤为突出。”
布鲁斯·威利斯还认为,影片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拔高的过程:“我天生就一名赌徒,所以我愿意相信我们能够在《虎胆龙威4》中续写一个伟大的故事,我希望它能够像第一集那样出色。”马克·伯姆贝克(Mark Bomback)是剧本的主要撰写者,至于故事则是由他和大卫·马可尼(David Marconi)共同创造的,大致讲述的是:这一次,给约翰·迈克莱恩捣乱的是两名惯用计算机搞事的恐怖分子托马斯和他的女友梅,他们都曾是美国政府的特工,打算借着毁掉整个国家的计算机系统来让美国瘫痪。
虽然这个剧本引起了布鲁斯·威利斯的高度兴趣,但他仍然持保留意见,直到导演伦·维斯曼确定执导影片,他才放心地重新穿上那件代表正义的汗衫。威利斯已经看过了维斯曼执导的最新作品《黑夜传说2:进化》,并对影片中特别的视觉震撼力感到印象深刻:“我完全被吸引住了,我认为维斯曼能够给《虎胆龙威4》带来新鲜的元素,而他真的做到了。”
伦·维斯曼则将能为《虎胆龙威4》当导演看成是一个预言的实现:当他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制作了一部以《虎胆龙威》为灵感的“影片”。维斯曼回忆那个时候的自己:“我爱死了这部系列电影,但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约翰·迈克莱恩那有缺陷的个性,他是一个总会被推进危险境地的普通人,他对此感到不太高兴,可是也没有办法。”维斯曼将角色和故事融入到一起,就变成了《虎胆龙威4》,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如何真实地还原约翰·迈克莱恩。在这个基础上,维斯曼与布鲁斯·威利斯、马克·伯姆贝克还为这个角色做了一些额外的补充,维斯曼说:“约翰开始面对全新的挑战,而我也想将这个角色提升至另一个层次:当女儿受到生命威胁时,他会做何反应?家庭和爱情会带给他什么样的影响?对于约翰来说,这可能是一场终极任务,因为身为老派警察的他,却要面对最新科技方面的难题。”
布鲁斯·威利斯也明白,新一集的故事绝对不能对时间的流逝置之不理:“我们不能假设现在约翰·迈克莱恩和第一集故事中的还是同一个人,显然,他老了,他的女儿露西--第一集影片中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约翰也不可避免地更加愤世嫉俗。最重要的一点是,约翰从没把自己看成是英雄过。”
【片场拾零】
好莱坞往南,大约40公里处的圣佩德罗有一个巨大、通风良好的仓库,这里是《虎胆龙威4》的第26个场景地,摄制组将会在这里拍摄半个月的时间,它将会在影片里出现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这里被设置成为恐怖分子托马斯和梅的秘密基地,满是计算机的监控器、成打的枪械弹药、忠实的追随者以及一辆巨大的卡车,这辆卡车内部经过了改造,是托马斯的移动指挥中心。
片场的监控器旁边,粘着一只妖精小玩具,这是伦·维斯曼的妻子凯特·贝金赛尔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它内置一个录音设备,可以记录一些简短的话语,并用妖精的嗲声播放出来。维斯曼偷偷录了一句布鲁斯·威利斯在片场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只要按一下妖精脚下的按钮,它就会发出抗议的叫声:“维斯曼,我们再来一次。”光听这语气,就知道维斯曼在大自己18岁的威利斯面前是多么地“没地位”了,不过这也正是他想要的--在片场营造一种虚心的快乐环境。确实,像维斯曼这种年龄的美国男人,大多是伴随着约翰·迈克莱恩的孤胆气质成长起来的,他知道影片中的每一句台语、每一个场景……所以在维斯曼第一次看到剧本的时候,差不多30页的地方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约翰走进FBI大楼,说:“看看,有什么是我能帮忙的?”他当时就说:“这不是约翰·迈克莱恩,真正的约翰·迈克莱恩并不想待在这里,他不是一个心甘情愿去拯救别人的英雄,却总是成为惟一一个能做到的人。”
要说伦·维斯曼没有压力那是吹牛,毕竟《虎胆龙威》系列在动作电影的领域,已经达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度。而且距离上一次完成任务,约翰·迈克莱恩“休整”了整整12年,这段时间,大部分观众已经被像伊桑·霍克或杰森·伯恩这样的新动作偶像洗脑了,想让他们重新接受约翰·迈克莱恩,不拿出点真功夫来谁还买帐?对于维斯曼来说算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好在他手里有大把的资金可供挥霍,只要钱花到位,再加上故事和角色的定位准确,让经典“重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提前曝光之火爆动作场景】
场景一:一辆轿车从空中向着约翰·迈克莱恩和马特·法莱尔飞了过来,在它砸向行驶的汽车,然后反弹到他们身上之前,两人只有几秒种的紧迫时间逃命。
场景二:约翰的警车就像是一枚导弹一样在空中飞向一架直升机。
场景三:约翰和托马斯·加布里埃尔的女友--电脑黑客梅之间爆发了一场残暴的近距离肉搏战,地点是在一个垂直扎进电梯、摇摇欲坠的汽车里,包括你来我往的直拳和脚踢。
场景四:托马斯手下的另一位电脑黑客兰德--由法国著名的动作明星西里尔·拉菲埃利(Cyril Raffaelli)饰演,横越过一座建筑物,落在一个空调的外置排风上,然后他跳向了防火梯,随着绳子下到另一个防火梯,然后如法炮制又跑到了第三个防火梯上……这些都是没有NG一气呵成拍摄出来的,这在以前的影片中还没有人敢尝试过呢。
场景五:在一个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追逐场景中,一架F-35飞机先是追赶,然后开始火拼,最终毁掉了约翰·迈克莱恩驾驶的一辆巨大的拖车。
花絮:
·早些时候,《虎胆龙威4》还曾用过“太阳之泪”这样的副标题,这个传闻的来源在布鲁斯·威利斯身上,因为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只要第四集影片的标题使用我在2003年拍摄的《太阳之泪》,我就无条件接演影片。”
·法国版本影片的标题被翻译成《虎胆龙威4:回到地狱》。
·杰西卡·辛普森曾为约翰·迈克莱恩的女儿露西这个角色试镜,可是她的气质显然并不符合导演伦·维斯曼对这个角色的设想。
·布鲁斯·威利斯的替身演员拉里·瑞宾克罗伊格(Larry Rippenkroeger)在拍摄影片时,从25英尺高的地方落下不慎将自己摔伤,伤势非常严重,脸上的骨头断了,双腕也骨折了,拍摄工作只能被迫终止。威利斯不但替来看望瑞宾克罗伊格的双亲付清了住酒店的钱,还多次亲自去医院陪伴他。那个时候,瑞宾克罗伊格同时也在电视剧中为詹姆斯·凯恩做替身,听说他受伤的消息,凯恩特别从拉斯维加斯赶过来,在医院停留了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凯恩离开后,瑞宾克罗伊格告诉父母,因为凯恩给他讲的笑话太好笑了,结果他的伤口又笑裂了……
·贾斯丁·汀波莱克曾为约翰·迈克莱恩儿子这一角色试过镜。
·布鲁斯·威利斯在预告片中的一句台词:“你所要做的就是去接一个从新泽西来的孩子,然后把他送到哥伦比亚特区,这有什么难的?”是在向威利斯去年主演的《勇闯16街区》致敬。
15年前,那个黑掉阿里内网的“黑客男孩”吴翰清,如今情况怎样?
现在的吴翰清依然在阿里工作,但是他很少抛头露面,他低调地担当着阿里巴巴的守护神,默默守护着淘宝、天猫、蚂蚁金服的安全。
年仅10岁的天才“黑客”:因不想写作业而黑掉学校网站,他现状如何呢?
他现在发展很好,已经是清华在读学生了,而且是重点培养的一个孩子,注定就是不平凡的人生,这样天才值得培养。
当初那个交不上作业,黑掉学校网址的最牛“小黑客”,后来怎样?
在后来小男孩在大家的教育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积极地帮助学校恢复系统,不得不说小男孩的天赋不能小瞧,也因为这样小男孩的名气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大后他也努力考上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继续向着计算机领域继续进发。
中国年龄最小的黑客汪正扬:曾黑掉学校的答题器,他的现状如何?
他现在和很多孩子一样读书学习,准备着各种考试,而且他也希望自己可以考一所好大学继续学习计算机。
轰动的网络的黑客案有哪些?
1988年,美国芝加哥银行的网络系统就曾受到一名“黑客”的袭击,这名“黑客”通过电脑网络,涂改了银行账目,把7000万美元的巨款转往国外,从而给该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无独有偶,1995年8月,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花旗银行遭受了同样的厄运,一名“黑客”使用同样的手法从该银行偷走了40万美元。前不久,英国也发生了一起轰动整个大不列颠岛的重大泄密事件。一位电信公司的电脑操作员,通过公司内部的数据库,窃走了英国情报机构、核地下掩体、军事指挥部及控制中心的电话号码。据说,连梅杰首相的私人电话号码也未能幸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位21岁的阿根廷男青年,利用家里的电脑,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线路,进入到美军及其部署在其他国家机构的电脑系统中漫游了长达9个月的时间。这名青年说:“我可以进入美国军方电脑网……,可以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漫游,也可以删除任何属性的信息。”直到1996年3月,这位“黑客”才被有关部门查获。在众多引起轰动的网络“黑客”案中,还有一起令美国人至今心有余悸的事件。那是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之前,前联邦德国的几名学生利用电脑网络,破解了美军密码,并将窃取的美国军事机密卖给了前苏联的克格勃,此事曾令美国军方震惊不已。上面这些事件说明,随着全球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一个国家的指挥系统、金融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贸易系统和医疗系统等都将会变得更易受敌对国和可能的“黑客”——比如说,精于计算机操作的十几岁的年轻人的袭击,特别是有关国家安全的国防系统更是如此。据统计,仅1995年一年,美国空军的计算机网络就曾受到至少500次以上的袭击,平均每天达14次以上;而作为拥有12万个计算机系统的美国军事中心五角大楼,则在目前以至未来所面临的威胁将会更大。
1998年2月26日,有人突入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计算机网络,浏览了里面的一些非绝密信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出使巴格达斡旋成功使美国的“沙漠惊雷”没能炸响,而一场对付“黑客”的战争已经在美国打响。
同年,2月25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哈姆雷向新闻界公布,在过去的两星期里,五角大楼的军事情报网络连续遭到计算机“黑客”系统入侵。这次“黑客”入侵正值敏感时期,这条消息立即成为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哈姆雷说,“黑客”光顾了11个非保密军事网络,其中包括4个海军计算机网络和7个空军计算机网络,网上有后勤、行政和财务方面的信息。“黑客”们浏览了这些信息后,在网络里安插了一个名为“陷井盖儿”的程序。安插了这个程序,他们以后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自由进出这些网络。五角大楼的计算机系统遭到“黑客”的袭击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但这次不同于往常。“黑客”们似乎在打擂台,通过入侵这些系统比试高低。哈姆雷说,这是五角大楼迄今发现最有组织和有系统的网络入侵事件,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美国国防部和联邦调查局发誓,不挖出“黑客”誓不罢休。
美国加州有一叫圣罗莎的小镇,镇上有一个名叫Netdex的因特网接入服务公司。它规模不大,只有3000用户。“黑客”们就是在这儿露出了狐狸尾巴。
1998年1月中旬,Netdex公司所有人兼总经理比尔·赞恩发现服务操作系统被“黑客”更改了,立即报告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匹茨堡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计算机紧急反应小组(CERT)。
联邦调查局特工和CERT网络人员经过几星期跟踪调查,找到了“黑客”的下落。他们本来可以堵上操作系统中的漏洞,但为了放长线钓大鱼,他们没有这么做,而是决定冒一次险,把门继续敞开“一会儿”。这一敞就是6个星期。
在这6个星期里,来自美国东海岸和旧金山本地的20多名联邦调查局特工一天24小时密切监视着入侵者在网上留下的“脚印”。这些脚印清晰地指向美国政府、军队、国家图书馆、实验室和大学的网址。起初联邦调查局认为,这些入侵者可能是潜在的恐怖分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联邦调查局摸清了“黑客”的行踪。2月25日,联邦调查局计算机犯罪侦查小组带着两张搜查证,分乘6辆小汽车,向旧金山以北120公里、仅有5500人的小镇——克洛弗代尔进发。
晚上8时30分左右,一干人马抵达这个青山环抱的小镇。在当地警察的支援下,他们立即包围了一座平房住宅。他们冲进屋内,发现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正忙着入侵五角大楼的非保密计算机网络!
在搜查过程中,镇上的警察封锁了镇中心南边的一条街道。对这座平房的搜查持续了2个小时。随后,他们又搜查了另一座房子,这家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也被怀疑参与了入侵五角大楼的网络系统。由于这两个男孩的年龄太小,联邦调查局没有逮捕他们,但收缴了他们的计算机、软件和打印机。
去年,这两个男孩一道参加了计算机学习班。他们的计算机水平连计算机专家也感到吃惊。赞恩说,“我们实际上是同他们进行在线战争。我们监视他们,他们也知道我们在监视他们。他们使劲恢复他们的软件文档,快到我们来不及消除这些文档。”
但联邦调查局追捕“黑客”的行动并没有就此结束。一切迹象表明,这些少年“黑客”的后面还有一只“黑手”。
赞恩说,他通过分析注意到几种不同的“黑客”行动方式。这一案件最有趣的方面之一是入侵技术惊人的高超,而又有大量业余者才会犯的错误。这就是说,有更高级的专家向这些孩子提供入侵计算机网络的工具。他说,“黑客”并不是在键盘上猜你口令的人。他们编写并使用别人计算机的程序。另外,赞思曾收到大量电子邮件垃圾。他说,“这些人行事有条不紊,很有次序。如果说这事(入侵五角大楼的网络)仅仅是几个毛孩子干的,我会感到非常吃惊。肯定还有人,这些孩子只是被人利用而已。”
联邦调查局特工正在积极展开调查,希望找到进一步的线索,揪出那只“黑手”。
在不到一个月之后,以色列警方于3月18日逮捕了一名入侵美国国防部及以色列议会电脑系统的超级电脑“黑客”。
这名以色列超级电脑“黑客”现年18岁,其网上用户名为“分析家”。以色列警方发言人琳达·梅纽因说,警方同时还逮捕了另两名18岁的同谋。
“黑客”被捕后,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透露,“分析家”真名为埃胡德·特纳勃。美国司法部长雷诺说,“分析家”的被捕是对所有试图入侵美国电脑系统的“黑客”发出的警告。美国对此类电脑袭击事件十分重视。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这个超级电脑“黑客”展开了调查,并向以方提供情报,最终协助以方逮捕了“分析家”。
人们估计“分析家”很可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日前逮捕的两名加利福尼亚少年的网上导师。美国五角大楼说,这批电脑“黑客”侵袭的对象是美国国防部、美国海军军事中心、美国航空航天局及一些大学电脑系统的非机密人员名单及工资表。加州索诺马镇被捕的两名少年中一个称,他已进入了200个美国学院电脑系统。
由于同一系统资源共享,侵袭非机密系统也可能调出机密资料,因此以“分析家”为首的这批“黑客”的存在令美国国防部大为不安。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约翰·汉姆莱说,这是至今五角大楼发现的“最有组织和有系统的”电脑入侵案。
美国电脑专家丹·贾斯帕与加州圣罗萨的一个网络服务商首先发现了这个网上“黑客”——“分析家”的存在。正是贾斯帕协助美国中央情报局查获了据称是“分析家”指导下的两个加州“黑客”。
被捕后,“分析家”及其同伙被拘押在特拉维夫南郊的贝特亚姆警察局。警方没收了他们的护照。
“黑客”——“分析家”在被捕前接受一家网上杂志的采访时称,他入侵电脑系统并不犯法,甚至对侵袭对象“有益无害”。“分析家”说,他经常帮助他侵袭的服务器修补漏洞,他暗示“一个有恶意的‘黑客’所做的则远胜于此。”
至此,海湾战争期间对美国五角大楼的“黑客”入侵追捕告一段落。
“黑客”的出现,使人们对网络系统安全的信心产生了动摇。专门开发对付病毒方法的S&S国际公司的艾伦·所罗门认为:“不论你上多少道锁,总会有人找到办法进去。”美国众院议长纽特·金里奇也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空间是一个人人都可进入的自由流动区——我们最好做好准备,以便应付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对手在各个领域的发明创造力。”这说明,在未来信息领域的斗争中,网络“黑客”将是最可怕、最难对付的敌手之一。
有矛就有盾,难对付也要想办法对付。目前世界各国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装密码软件。这种软件是一种由40位信息量组成的程序,可分别为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加密,使用简便,安全性强。但“道”高,“魔”更高。自1995年8月以来,这种密码软件接二连三地数次被破译,甚至是新推出的更加安全的新一代软件,也仍被两名对密码学感兴趣的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发现了其中的漏洞。目前,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们已经把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心提到了首位,迫切希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公司能够开发出更加安全可靠的“密钥”,以使人们对网络的安全性达到信赖的程度。
进入90年代,随着网络“黑客”袭击案例的增多,美军在加强电脑网络防护能力、防止外来“黑客”入侵的同时,又在积极筹建“主动式黑客”部队,即组建一支类似“黑客”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网络战士”,这些“网络战士”将以计算机为武器,用键盘来瘫痪敌人,操纵敌人的媒体,破坏敌人的财源,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目的。
除美国外,目前其他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建设。1995年夏天,北约从联合国维和部队手中接管了波黑的维和行动权,它进驻波黑后的首项任务就是安装了一个巨大的通信网络。这个网络在对波黑塞族实施空中打击行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作战计划就是通过这个网络来传送的。但是,随着联网的军用网络节点的日益增多,网络安全性问题也就变得日益突出。为此,参战的北约各国又加紧给这套网络系统加装了“防火墙”和其他数据安全措施。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战争中,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这柄锋利的双刃剑,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