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病毒是谁发明的,作死的节奏
历史上最早的手机病毒出现在 2000年,当时,手机公司Movistar收到大量由计算机发出的名为“Timofonica”的骚扰短信,该病毒通过西班牙电信公司 “Telefonica”的移动系统向系统内的用户发送脏话等垃圾短信。事实上,该病毒最多只能被算作短信炸弹。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病毒直到2004年6月才出现,那就是“Cabir”蠕虫病毒,这种病毒通过诺基亚s60系列手机复制,然后不断寻找安装了蓝牙的手机。之后,手机病毒开始泛滥。手机病毒,受到PC病毒的启发与影响,也有所谓混合式攻击的手法出现。据IT安全厂商McAfee一个调查报告,在2006年全球手机用户遭受过手机病毒袭击的人数已达到83%左右,较2003年上升了5倍。
病毒的种类
1.按照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
(1)攻击DOS系统的病毒。这类病毒出现最早、最多,变种也最多,目前我国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基本上都是这类病毒,此类病毒占病毒总数的99%。
(2)攻击Windows系统的病毒。由于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多任务操作系统深受用户的欢迎,Windows正逐渐取代DOS,从而成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对象。目前发现的首例破坏计算机硬件的CIH病毒就是一个Windows 95/98病毒。
(3)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当前,UNIX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并且许多大型的操作系统均采用UNIX作为其主要的操作系统,所以UNIX病毒的出现,对人类的信息处理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4)攻击OS/2系统的病毒。世界上已经发现第一个攻击OS/2系统的病毒,它虽然简单,但也是一个不祥之兆。
2.按照病毒的攻击机型分类
(1)攻击微型计算机的病毒。这是世界上传染是最为广泛的一种病毒。
(2)攻击小型机的计算机病毒。小型机的应用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它既可以作为网络的一个节点机,也可以作为小的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机网络的主机。起初,人们认为计算机病毒只有在微型计算机上才能发生而小型机则不会受到病毒的侵扰,但自1988年11月份Internet网络受到worm程序的攻击后,使得人们认识到小型机也同样不能免遭计算机病毒的攻击。
(3)攻击工作站的计算机病毒。近几年,计算机工作站有了较大的进展,并且应用范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我们不难想象,攻击计算机工作站的病毒的出现也是对信息系统的一大威胁。
3.按照计算机病毒的链结方式分类
由于计算机病毒本身必须有一个攻击对象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攻击,计算机病毒所攻击的对象是计算机系统可执行的部分。
(1)源码型病毒
该病毒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该病毒在高级语言所编写的程序编译前插入到原程序中,经编译成为合法程序的一部分。
(2)嵌入型病毒
这种病毒是将自身嵌入到现有程序中,把计算机病毒的主体程序与其攻击的对象以插入的方式链接。这种计算机病毒是难以编写的,一旦侵入程序体后也较难消除。如果同时采用多态性病毒技术,超级病毒技术和隐蔽性病毒技术,将给当前的反病毒技术带来严峻的挑战。
(3)外壳型病毒
外壳型病毒将其自身包围在主程序的四周,对原来的程序不作修改。这种病毒最为常见,易于编写,也易于发现,一般测试文件的大小即可知。
(4)操作系统型病毒
这种病毒用它自已的程序意图加入或取代部分操作系统进行工作,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可以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圆点病毒和大麻病毒就是典型的操作系统型病毒。
这种病毒在运行时,用自己的逻辑部分取代操作系统的合法程序模块,根据病毒自身的特点和被替代的操作系统中合法程序模块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病毒取代操作系统的取代方式等,对操作系统进行破坏。
4.按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情况分类
按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情况可分两类:
(1)良性计算机病毒
良性病毒是指其不包含有立即对计算机系统产生直接破坏作用的代码。这类病毒为了表现其存在,只是不停地进行扩散,从一台计算机传染到另一台,并不破坏计算机内的数据。有些人对这类计算机病毒的传染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恶作剧,没什么关系。其实良性、恶性都是相对而言的。良性病毒取得系统控制权后,会导致整个系统和应用程序争抢CPU的控制权,时时导致整个系统死锁,给正常操作带来麻烦。有时系统内还会出现几种病毒交叉感染的现象,一个文件不停地反复被几种病毒所感染。例如原来只有10KB存储空间,而且整个计算机系统也由于多种病毒寄生于其中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也不能轻视所谓良性病毒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损害。
(2)恶性计算机病毒
恶性病毒就是指在其代码中包含有损伤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在其传染或发作时会对系统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这类病毒是很多的,如米开朗基罗病毒。当米氏病毒发作时,硬盘的前17个扇区将被彻底破坏,使整个硬盘上的数据无法被恢复,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有的病毒还会对硬盘做格式化等破坏。这些操作代码都是刻意编写进病毒的,这是其本性之一。因此这类恶性病毒是很危险的,应当注意防范。所幸防病毒系统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内的这类异常动作识别出计算机病毒的存在与否,或至少发出警报提醒用户注意。
5.按照计算机病毒的寄生部位或传染对象分类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本质属性,根据寄生部位或传染对象分类,也即根据计算机病毒传染方式进行分类,有以下几种:
(1)磁盘引导区传染的计算机病毒
磁盘引导区传染的病毒主要是用病毒的全部或部分逻辑取代正常的引导记录,而将正常的引导记录隐藏在磁盘的其他地方。由于引导区是磁盘能正常使用的先决条件,因此,这种病毒在运行的一开始(如系统启动)就能获得控制权,其传染性较大。由于在磁盘的引导区内存储着需要使用的重要信息,如果对磁盘上被移走的正常引导记录不进行保护,则在运行过程中就会导致引导记录的破坏。引导区传染的计算机病毒较多,例如,“大麻”和“小球”病毒就是这类病毒。
(2)操作系统传染的计算机病毒
操作系统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得以运行的支持环境,它包括.com、.exe等许多可执行程序及程序模块。操作系统传染的计算机病毒就是利用操作系统中所提供的一些程序及程序模块寄生并传染的。通常,这类病毒作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只要计算机开始工作,病毒就处在随时被触发的状态。而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不绝对完善性给这类病毒出现的可能性与传染性提供了方便。操作系统传染的病毒目前已广泛存在,“黑色星期五”即为此类病毒。
(3)可执行程序传染的计算机病毒
可执行程序传染的病毒通常寄生在可执行程序中,一旦程序被执行,病毒也就被激活,病毒程序首先被执行,并将自身驻留内存,然后设置触发条件,进行传染。
对于以上三种病毒的分类,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引导区型传染的计算机病毒;另一类是可执行文件型传染的计算机病毒。
6.按照计算机病毒激活的时间分类
按照计算机病毒激活时间可分为定时的和随机的。
定时病毒仅在某一特定时间才发作,而随机病毒一般不是由时钟来激活的。
7.按照传播媒介分类
按照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媒介来分类,可分为单机病毒和网络病毒。
(1)单机病毒
单机病毒的载体是磁盘,常见的是病毒从软盘传入硬盘,感染系统,然后再传染其他软盘,软盘又传染其他系统。
(2)网络病毒
网络病毒的传播媒介不再是移动式载体,而是网络通道,这种病毒的传染能力更强,破坏力更大。
8.按照寄生方式和传染途径分类
人们习惯将计算机病毒按寄生方式和传染途径来分类。计算机病毒按其寄生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引导型病毒,二是文件型病毒;它们再按其传染途径又可分为驻留内存型和不驻留内存型,驻留内存型按其驻留内存方式又可细分。
混合型病毒集引导型和文件型病毒特性于一体。
引导型病毒会去改写(即一般所说的“感染”)磁盘上的引导扇区(BOOT SECTOR)的内容,软盘或硬盘都有可能感染病毒。再不然就是改写硬盘上的分区表(FAT)。如果用已感染病毒的软盘来启动的话,则会感染硬盘。
引导型病毒是一种在ROM BIOS之后,系统引导时出现的病毒,它先于操作系统,依托的环境是BIOS中断服务程序。引导型病毒是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地址为依据,而不是以操作系统引导区的内容为依据,因而病毒占据该物理位置即可获得控制权,而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搬家转移或替换,待病毒程序被执行后,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伺机传染、发作。
有的病毒会潜伏一段时间,等到它所设置的日期时才发作。有的则会在发作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些带有“宣示”或“警告”意味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外是叫您不要非法拷贝软件,不然就是显示特定拒绝芫雁图形,再不然就是放一段音乐给您听。病毒发作后,不是摧毁分区表,导致无法启动,就是直接FORMAT硬盘。也有一部分引导型病毒的“手段”没有那么狠,不会破坏硬盘数据,只是搞些“声光效果”让您虚惊一场。
引导型病毒几乎清一色都会常驻在内存中,差别只在于内存中的位置。(所谓“常驻”,是指应用程序把要执行的部分在内存中驻留一份。这样就可不必在每次要执行它的时候都到硬盘中搜寻,以提高效率)。
引导型病毒按其寄生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类,即MBR(主引导区)病毒、BR(引导区)病毒。MBR病毒也称为分区病毒,将病毒寄生在硬盘分区主引导程序所占据的硬盘0头0柱面第1个扇区中。典型的病毒有大麻(Stoned)、2708等。BR病毒是将病毒寄生在硬盘逻辑0扇区或软盘逻辑0扇区(即0面0道第1个扇区)。典型的病毒有Brain、小球病毒等。
顾名思义,文件型病毒主要以感染文件扩展名为.com、.exe和.ovl等可执行程序为主。它的安装必须借助于病毒的载体程序,即要运行病毒的载体程序,方能把文件型病毒引入内存。已感染病毒的文件执行速度会减缓,甚至完全无法执行。有些文件遭感染后,一执行就会遭到删除。大多数的文件型病毒都会把它们自己的代码复制到其宿主的开头或结尾处。这会造成已感染病毒文件的长度变长,但用户不一定能用DIR命令列出其感染病毒前的长度。也有部分病毒是直接改写“受害文件”的程序码,因此感染病毒后文件的长度仍然维持不变。
感染病毒的文件被执行后,病毒通常会趁机再对下一个文件进行感染。有的高明一点的病毒,会在每次进行感染的时候,针对其新宿主的状况而编写新的病毒码,然后才进行感染。因此,这种病毒没有固定的病毒码----以扫描病毒码的方式来检测病毒的查毒软件,遇上这种病毒可就一点用都没有了。但反病毒软件随病毒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针对这种病毒现在也有了有效手段。
大多数文件型病毒都是常驻在内存中的。
文件型病毒分为源码型病毒、嵌入型病毒和外壳型病毒。源码型病毒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若不进行汇编、链接则无法传染扩散。嵌入型病毒是嵌入在程序的中间,它只能针对某个具体程序,如dBASE病毒。这两类病毒受环境限制尚不多见。目前流行的文件型病毒几乎都是外壳型病毒,这类病毒寄生在宿主程序的前面或后面,并修改程序的第一个执行指令,使病毒先于宿主程序执行,这样随着宿主程序的使用而传染扩散。
混合型病毒综合系统型和文件型病毒的特性,它的“性情”也就比系统型和文件型病毒更为“凶残”。这种病毒透过这两种方式来感染,更增加了病毒的传染性以及存活率。不管以哪种方式传染,只要中毒就会经开机或执行程序而感染其他的磁盘或文件,此种病毒也是最难杀灭的。
引导型病毒相对文件型病毒来讲,破坏性较大,但为数较少,直到90年代中期,文件型病毒还是最流行的病毒。但近几年情形有所变化,宏病毒后来居上,据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统计,这位“后起之秀”已占目前全部病毒数量的80%以上。另外,宏病毒还可衍生出各种变形病毒,这种“父生子子生孙”的传播方式实在让许多系统防不胜防,这也使宏病毒成为威胁计算机系统的“第一杀手”。
随着微软公司Word字处理软件的广泛使用和计算机网络尤其是Internet的推广普及,病毒家族又出现一种新成员,这就是宏病毒。宏病毒是一种寄存于文档或模板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一旦打开这样的文档,宏病毒就会被激活,转移到计算机上,并驻留在Normal模板上。从此以后,所有自动保存在文档都会“感染”上这种宏病毒,而且如果其他用户打开了感染病毒的文档,宏病毒又会转移到他的计算机上。
巴基斯坦电视台遭黑客入侵,入侵之人是否被追查到?
入侵巴基斯坦电台的人并没有被捉到。巴基斯坦遭黑客入侵之后,当地国家安全部门立即展开调查,根据消息显示入侵之人目前还没有被追查到。
巴基斯坦电视台遭黑客入侵,黑客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无论以何种名义,黑客的攻击行动,给网络、安全以及经济造成的伤害越来越大,其中,企业的经济损失最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因为寻找快乐的人是自由,兴奋的,但在古堡中的人心情压抑,没有活力!
2聪明,节约(有点不确定!)
3巴基斯坦。 因为它花费的钱少,民众的参与性强,无论你是否在斗风筝都会被人们的快乐情绪而感染。
巴基斯坦电视台遭黑客入侵,黑客干了哪些事?
黑客在电视台的画面中播放了印度的国旗,因此引得两国民众甚至世界各国人士的关注。
史上最年轻的跨国公司CEO,有谁知道么?
印度电脑天才苏哈斯·戈皮纳思
14岁那年,印度电脑天才苏哈斯·戈皮纳思就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从那以来,他已经成为印度兴旺发达的IT业中最为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现年21岁的他运转着一家跨国企业,雇用着400名雇员,员工年龄平均21岁,他们与全球各地的200名客户展开业务。美国一公司去年出资1亿美元要求持有其大部分股权,但苏哈斯不肯答应。
世界最年轻首席执行官
对于儿子苏哈斯,母亲卡拉一直很担心。他吃得太少,睡得也太少。她很着急地说:“这样子是不健康的。今天他躺在沙发上,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然后在8点钟就去了办公室。”而现在苏哈斯回家吃中饭来了。他家离办公室只有步行5分钟的距离。他笑着说:“我母亲曾坚决要求我的工作地点必须是在一个不用开车也很方便到达的地方。”
苏哈斯现在是“全球解决方案(Globals Inc.)”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之一。该公司为客户设计网站和开发软件,在世界各地雇用了400名员工,如今已经成为印度的一个国家性偶像。堪称印度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林姆卡纪录大全”将苏哈斯列为“世界最年轻首席执行官”。印度政治家更将他视为国民楷模:看看这些年轻人有多么大的成就!
1亿美元也不卖“小宝宝”
苏哈斯本来可以开着豪华的大轿车出行。他也可以住进高级公寓,或者给父母在郊区的上流社区购买一栋别墅。但他们一家现在住的是一栋中等规模的房子;他开的也是一辆小型的轿车;他使用的手机也并不时髦;穿的也不是什么名牌服装。
2005年,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家投资公司开价1亿美元,要求持有“全球解决方案”的大部分股权。但在商议了好几个月之后,苏哈斯还是拒绝了。对于拒绝的理由,他回答说:“我怎么可以卖掉我的‘小宝宝’呢?”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中南部班加罗尔城出现了第一批网吧,其中有一家就开到了他家隔壁。他回忆说:“哥哥希雷亚斯带我去了那里,我被它迷住了。互联网从此改变了我的生活。”他当时每一分钟都泡在网上。
他自己学会了如何建网站。说起这事,他母亲卡拉现在语气中仍然明显带有不满,她说:“他当时把他手里的每一个卢比(印度货币单位)都花在网吧里。”苏哈斯也承认说:“在那以前,我一直是个好学生。在发现互联网之后,我的成绩就很一般了。”
为全世界印度人建论坛
1998年,在他还只有13岁时,苏哈斯创建了自己的首个网站“酷印度”。他回忆说:“我当时想为全世界的印度人提供一个论坛来发布公共事务,交流有关外出下馆子的信息,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一切东西。”该网站人气兴旺,结果还吸引了巴基斯坦的黑客。他们攻击了“酷印度”,将网站的标识换成了“酷巴基斯坦”。苏哈斯回忆说:“那种经历真是可怕。”他最后放弃了这个网站。
这时美国硅谷的英才猎头们已经听说了苏哈斯的不凡身手。有一家名叫“网络解决方案”的公司邀请他前往其位于加州圣何塞市的总部。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乘坐飞机和踏出印度国境。他说:“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他们本来还愿意为我支付在美国接受教育的费用。”不过他并没有接受。“我能为自己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去为另一家公司做呢?”
年龄太小只好海外注册
就是在这时候,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企业家。他当时还只有14岁。
不过这一决定面临着多方面的阻力。他的父母敦促他要完成学业,学点实际的东西,然后还有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这一诱惑。印度的法律也对他构成一种障碍—————至少要有18岁才能自己开公司。
苏哈斯没法干等上4年。他玩了个手法:邀请3位朋友一道,将他的这家公司在加州圣何塞进行网上注册。
但直至今天,他还对未能在班加罗尔开设公司而感到遗憾。印度最重要的一些政要如今知道了这位年轻人。他甚至还获得了一次与总统阿卜杜尔·卡拉姆私下交谈的机会。苏哈斯说:“我那次告诉他说,印度法律对于开办公司者在年龄方面的限制,应当予以废除。”卡拉姆当时许诺支持他,但迄今为止什么都没改变。
构成障碍的也并不只是法律。许多潜在的客户在知道自己的生意伙伴还只有14岁时,都取消了订单。他回忆说:“许多人并不怎么拿我当回事。”
他的大多数雇员也和他一样年轻:平均年龄21岁,最年长的是一名26岁的成人,最小的才12岁。苏哈斯还无法将后者雇用为一名全职员工—————那样就属于非法使用童工。“但我们给了他一台能上网的电脑,”苏哈斯说,“他有时候会为我们设计网页。”
该公司在班加罗尔的员工月薪为540—675美元,这在印度是算不错了,但远远少于该公司在西方各国的分公司雇员们1485美元的月薪。“对于我们来说,为“全球解决方案”工作并不是为了钱,”负责财务管理的22岁的加亚思里·库马尔说,“这儿的氛围和乐趣显得更重要得多。这儿没有任何等级制度。”
200客户遍布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全球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各地积累了200名客户,在11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公司约65%的营业额来自欧洲。他们尤其善于发现竞争未饱和市场。比如说,他们为各个学校开发了一款软件产品,这是一种班级电子注册系统,能让老师们轻松登记分数,记录学生考勤,让家长们核验孩子是否去上课了。印度政府对这一主意无比兴奋,他们近日与“全球解决方案”签订合同,要在1000座学校里使用这一软件。
边忙工作边读大学
苏哈斯的父亲戈皮纳思曾经是印度国防部的一名科学家,他如今承认说,儿子过去7年间所做的种种选择是正确的。他们很为儿子自豪,不过直到现在也没对他甩手不管。“对于我们来说,他拿个文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位父亲说,“在印度,受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
苏哈斯已经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在工作之外,他现在正在班加罗尔学习工程学。不过他还真不容易找到时间来学习,因为要去德国参加一次大会,他不得不放弃了一次考试,而要重新获得考试机会,就得等到一年之后。在大学里,苏哈斯听取各种讲座,偶而也亲自开开讲座,前来听讲座的人往往比他大上数十岁。
苏哈斯说他有时候觉得自己未能像大多数朋友一样好好享受年轻时光。他们可以去看电影,而他却坐在电脑面前工作。还有一件事情也让他不快:“我的同学们叫我‘先生’,用手机为我拍照,或者向我索要签名,这让我很苦恼。”
他摇了摇头说:“我从来就不想当什么明星。”